本報記者 肖瑛
武陵腹地山疊疊,瘴雨蠻煙知何處?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湘西州花垣縣十八洞村提出“精準扶貧”,撥開了老山迷霧,激蕩著古寨人心。
脫貧攻堅,資金投入是保障。湘西州農商銀行扛起金融扶貧大旗,邁著鏗鏘步伐,奔走在兩山三水之間,送政策、送智慧、送資金、送服務。
金融扶貧明思路
土家苗寨換新顏
五年多來,7縣1市農商銀行累計投放產業扶貧貸款33.88億元,向3.95萬戶建檔立卡貧困農戶發放扶貧小額信貸16.25億元,在840個貧困村設立金融扶貧服務站,普惠金融服務覆蓋10.53萬戶、37.28萬人。
“湘西州堅持短平快與中長期相結合、新特優相搭配,產業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農商銀行產業扶貧貸款有效投放,扶貧小額信貸精準滴灌,與地方黨政形成了強大的攻堅合力。”湖南省農信聯社湘西州辦事處主任沅暉說。2014年至2018年,湘西州累計減貧55.43萬人,874個貧困村出列,貧困發生率由31.93%下降到4.3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到9183元,年均增長10%以上。世代貧困的土家苗寨進入了減貧人口最多、農村面貌變化最大、群眾增收最快和獲得感最強的時期。
金融扶貧工作推動之初,精準識貧、評級授信等工作不同步、流程不順暢,一些村寨謠傳“扶貧貸款只管借不用還”,信貸客戶經理怕麻煩,畏貸、懼貸思想很普遍。湘西州辦事處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迅速組織人手深入8家農商銀行基層網點調研,要求客戶經理走村入寨掌握實情,各級行社與地方黨政緊密溝通匯報,尋求支持。辦事處提出“帶著推進全面小康的政治責任、帶著幫扶家鄉鄉鄰的深厚感情、帶著謀求自身發展的強烈愿望、帶著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方法”抓好金融扶貧,統一員工思想認識。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個一”工作規范落地實施,即開好一個“風險補償擔保基金專戶”,簽好一份“風險補償協議”,制定一套“貧困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管理制度與操作流程”,建立一本“貧困農戶評級授信及貸款發放臺賬”,布放一個“宣傳欄”,印制一份“宣傳折頁”。
湖南省農信聯社湘西州辦事處主任沅暉在張興順家中走訪,了解其生產情況和后續信貸需求。 本報記者 肖瑛 通訊員 張鵬 攝
同時,湘西州辦事處將評級授信及扶貧小額信貸投放任務量化細化到轄內農商銀行,與班子成員年度考核掛鉤,明確規定對于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借不到扶貧小額信貸的,嚴肅追究支行負責人和總行分管領導責任,促使各行建立了層層考核機制,加速了扶貧小額信貸工作進程。
不到三年時間,湘西州16.78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獲得評級,覆蓋區域內所有貧困戶,其中13.21萬戶獲得授信,授信總額達35.21億元。
小貸款有大用途
貧困戶成帶頭人
湘西州農商銀行堅持發揮信貸資金的“催化劑”作用,激發貧困戶內生發展動力,對“有勞動能力、有致富愿望、有貸款意愿、有預期收入、誠實信用、遵紀守法、參與產業扶貧開發或自主選擇了較好的小型生產經營項目”的貧困戶,農商銀行應貸盡貸,直接幫扶貧困戶發展生產。
花垣縣十八洞村貧困戶龍先蘭,2014年響應村里扶貧工作隊和村支兩委號召,加入民兵突擊隊,為建設苗寨出力。盡管只念過小學,但他明白自力更生的道理。村里組織技能培訓活動,他又到農校學習了一個多月的特色養殖技術。
在花垣農商銀行3萬元扶貧小額信貸的支持下,龍先蘭開始修蜂箱,引進蜂種。他將貸款資金全部用于蜂場建設。“當時由于他預算失誤,多制了一些蜂箱,不得不閑置在家。我們在進行貸后檢查時發現了問題。”花垣農商銀行客戶經理回憶:為了不造成浪費,追加了2萬元扶貧貸款,讓他再引進一批蜂種,幫助他度過了因經驗不足而造成的困難期。
“以前沒錢不敢貸款,現在有了穩定收入來源,不怕了。”龍先蘭說。到2016年底,他養殖的蜂群已經發展到50多箱,產出生態蜂蜜200多公斤,僅此一項收入近6萬元。他邀請村里貧困戶成立了十八洞村苗大姐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在村子對面的蓮臺山手把手教社員們做蜂箱、養蜜蜂。“幸福生活比蜜甜,勤勞致富靠雙手”,龍先蘭養蜂不僅脫貧,還成為致富能手,在苗寨傳為佳話。
像龍先蘭這樣符合“四有兩好一項目”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都能獲得無抵押、無擔保、財政全額貼息的扶貧小額信貸支持。2014年以來,湘西州農商銀行累計向3.95萬戶建檔立卡貧困農戶發放扶貧小額信貸16.25億元,“貸”出了一條脫貧致富路。
特色產業從根抓
穩定脫貧若金湯
“葡萄架下雞鵝成群”,這是鳳凰縣大坡村的立體種養增收項目,1000多畝高山野生刺葡萄畝均純收入5000元以上,加上養鵝養雞種蔬菜,全村人均年收入從2000多元躍升至8000余元。如今,被評為湖南省四星級鄉村旅游區(點)的大坡村,2016年早早脫了貧,800多名村民回鄉發展。回想幾年前1032名村民僅有幾十個留守,田地一片荒蕪,村支書楊清華感概不已。
2014年,鳳凰農商銀行主動與楊清華溝通,積極推動成立野生葡萄專業合作社。按照“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市場走”的精準扶貧思路,鳳凰農商銀行與縣財政局、扶貧開發辦、人民銀行合作,設立擔保基金,承諾為合作社提供放大10倍的授信額度,最高可發放專用于發展葡萄產業貸款600萬元。
村干部想改變貧窮面貌,成立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后,發動貧困村民加入,結果卻大感意外:“大部分村民聽說種一畝葡萄要投入數千元,都不敢嘗試。”鳳凰農商銀行茨巖支行客戶經理和村干部多番動員,宣講扶貧政策和貼息貸款政策,8名合作社理事擔保,促使村民還清陳年舊貸,農商行投放扶貧小額信貸230萬元,讓貧困戶消除了后顧之憂,自此之后,村民們加入合作社的勁頭愈發踴躍。
鳳凰農商銀行設立金融扶貧服務站,集中為大坡村223戶1032人評級授信,參評率達100%,累計為102戶貧困農戶發放貸款632萬元。大坡村的葡萄采摘節人氣越來越旺,大坡野生葡萄獲得“無公害產品認證”和“湖南省綠色產品認證”,品牌價值得到提升,年產值突破1200萬元,戶均增收5萬元以上。兩年多時間,精準扶貧的春風吹綠了大坡村,建設貯存庫,生產葡萄酒,葡萄架下養家禽,“支部+協會+市場+基地+農民”的整村推進特色產業、多元發展經驗取得極大成功。
五年邁出貧困門檻
振興之路任重道遠
五年來,湘西州農商銀行把感情留在大山,“興產業、增就業、置家業”,大力支持參與扶貧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帶動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花垣農商銀行對農業科技示范園內6家企業發放貸款5700萬元,支持興盛供銷公司、神筆生態文化公司等農業企業發展壯大,帶動近1600戶貧困農戶脫貧;龍山農商銀行發放貸款3241萬元,重點支持506戶百合種植產業大戶,帶動2000余戶貧困農戶脫貧;古丈農商銀行發放貸款5100萬元,重點支持神土地土特產、錦華農業等特色種養和農副產品加工優勢企業,帶動1800余戶貧困農戶脫貧。
五年攻堅戰,五年長征路。湘西州委書記葉紅專說:“繼2017年吉首市整體摘帽后,2019年湘西州還有236個貧困村全部退出、10.6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7個深度貧困縣全部摘帽。湘西州已向貧困發起總攻,集中火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湘西州農商銀行鍥而不舍,培養造血因子,十萬大山煥發勃勃生機。再回首,但見青山疊疊,流水決決,民風樸樸,古寨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