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 記者 田耿文 王松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其中,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最基礎、最關鍵的任務。只有產業興,才能增強鄉村吸引力,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向鄉村聚集,筑牢和夯實鄉村振興的根基。
圍繞“產業興旺”,河南省金融機構按照省委省政府服務“三農”的工作部署,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最為關鍵的是,充分考慮各地鄉村的發展基礎、地域優勢、資源稟賦等存在較大差異,不可能一個模式走遍天下,必須結合各區域特點,因地制宜開創各區域產業發展模式,并不斷提升和豐富金融服務水平,瞄準并全方位支持各種模式下的鄉村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壯大,才可能打開條條通向羅馬的大路。
不同路徑發展起來的鄉村產業模式,打造出多元化的產業結構和優化升級的目標與方向,更意味著由此通向鄉村振興的路徑絕非只有一條,而是“條條大路”筑振興。
如今,河南正在逐步開創風格各異的鄉村產業發展模式,助力共建廣大區域鄉村振興的蓬勃發展之路。
找準著力點
助“村集體經濟”騰飛
很多農村發展的經驗表明,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實現農村發展和農村治理的有效路徑。但是,在經濟基礎、社會環境、村民思想意識等多重因素制約下,要想在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的農村發展集體經濟卻并非易事。如何找準著力點助推集體經濟騰飛?正是當前很多農村地區正在探索的重要課題。
在河南的鄉村振興實踐中,當地金融機構也在研究如何通過支持村集體經濟壯大,推進農村工作的全面發展。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焦作就已經在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
當記者走進焦作武陟縣西滑封村時,路口墻上“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標識語格外醒目。村子里一幢幢黃色的居民樓整齊排列,中央的大馬路寬闊整潔,道路兩側是整齊劃一的路燈、垃圾箱、廣告牌和綠化帶;村旁的公園里,亭臺樓榭,綠樹成蔭,湖水蕩漾,隨處可見老人和孩子們在休息、玩耍,一派祥和的景象。
然而,過去的西滑封卻是窮得叮當響,“清早糠,晌午湯,晚上稀飯映月亮”就是當時的真實寫照。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時任村黨支部書記王在富帶領群眾創業,開辦印刷廠、酒廠等,增加村集體收入,為進一步發展村集體經濟奠定了基礎。近年來,村里又相繼投資建起了紙業公司、電力電纜廠、斯美特食品公司等多家企業。“目前西滑封經股改以后有7家集體企業,都歸屬黃河集團公司,年銷售總收入近14億元。” 現任村支書王有利告訴記者。
黃河集團公司是武陟縣西滑封村委會出資所辦的集體企業。為了支持西滑封的建設,也為了帶動武陟縣貧困群眾盡快走上脫貧致富之路,農行武陟支行在黃河集團公司成立之初即和該企業建立了信貸合作關系,目前已累計為其發放貸款近20億元。在農行的信貸支持下,該集團不斷發展壯大,其控股的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利用豫北強筋小麥適宜區的優質面粉發展速食面等食品,被批準為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目前實現年銷售收入近13億元。
在助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農行武陟支行一直將扶貧工作作為全行重點工作來抓。農行和黃河集團公司、武陟縣扶貧辦、武陟縣慈善協會、貧困戶共同簽訂金融扶貧協議,由農行武陟支行對黃河集團公司發放扶貧貸款6200萬元,實行優惠利率,政府進行貼息,然后由黃河集團公司每半年向貧困戶捐贈一次扶貧資金,每戶1200元。周文表示,下一步,農行還將根據扶貧協議持續做好扶貧貸款發放和后續工作。
“我行已累計為黃河集團發放扶貧貸款11420萬元,黃河集團則累計向貧困戶捐贈資金175.5萬元,累計實現和帶動22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或脫貧。”周文告訴記者,“我們會積極篩選并推薦臨近村有工作能力和增收意愿的貧困戶到黃河集團工作,努力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為我縣貧困戶開啟一扇增收大門。”
借助金融支持和產業融合發展,抓住了西滑封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優勢,西滑封村逐步實現了由貧窮落后到富裕小康的華麗轉身,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美麗鄉村,為鄉村振興打造了新樣板。
“我們村家家都通了暖氣、液化氣、中央空調,學生上學有補助,老年人有養老保險,村民享受福利住房,每年還有福利補貼、免費體檢、外出旅游等各項福利。村民生病住院,除了可以醫保報銷,村里還有重大疾病救助基金,再給予二次報銷。村民還可以自愿入股企業,享受企業發展帶來的紅利。”正在小區樹蔭下陪孫子玩的張爺爺樂呵呵地告訴記者。
“下一步,我們村將圍繞鄉村振興,用現代技術提升傳統產業,把我們村的優勢集體產業做大做強;我們還將圍繞生態宜居,做醫養中心,進一步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數,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王有利表示。
記者在西滑封采訪的時候,剛好遇到前來指導工作的武陟縣委書記秦迎軍。他對西滑封的環境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西滑封村在實施垃圾分類的過程中,要采取科學有效手段,制定垃圾分類制度,并將之堅持固化下去。
要打通垃圾回收渠道,做好有機垃圾就地無害化處理工作,避免產生二次污染。引導實行垃圾分類減量化、無害化,鼓勵群眾增強環保意識,養成生活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的優勢和寶貴財富,生態宜居環境正在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為此,滑封村在環境衛生治理方面建立了工作長效機制,按照政府引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多管齊下的方法,堅持集中整治與長效管理相結合,全力建設更加和諧宜居的美好家園。
西滑封的變遷,只是河南省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的一個縮影。“村集體經濟是農村發展的基礎,也是提升農村黨支部凝聚力、戰斗力的關鍵所在。”王有利說,只有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做大產業支撐,才能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用好金融“活水”
培育地方“特色產業”
焦作武陟西滑封的村集體經濟在金融支持下獲得發展,讓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實現了鄉村各項工作的全面提升。但并不是所有的鄉村都有這樣的基礎,在河南另一些地方,金融機構則根據各地資源稟賦不同,將推動鄉村振興的著力點放到了培育和發展當地的特色產業上。
如何解決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資金需求問題,是產業興旺的一大重點。河南省金融機構通過“產業+金融”模式,變“輸血”為 “造血”,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推動鄉村產業興旺,同時把群眾吸納到農業產業化鏈條上,實現增收致富。
在鄭州黃河沿岸的郊區及中牟、滎陽地區,聚集著約5000家水產養殖戶,累計養殖面積達到10萬畝,水產養殖行業已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和特色項目。這里是當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領域,培育扶持該區域特色產業做大做強,也是鄭州市農業農村發展的重點工作和有力抓手。
“郵儲銀行的貸款真是幫了我的大忙,讓我從原來的10畝魚塘養殖戶,變成了村里最大的魚飼料經銷商,年銷量達到3000噸以上,下游養魚戶達到100多戶。沒有郵儲銀行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啊!”家住鄭州市惠濟區黃河岸邊的黃阿姨發自肺腑地說。作為郵儲銀行小額貸款業務的受益者,她親身體驗了金融服務不斷升級所帶來的變化。
從最開始向水產養殖客戶發放金額為5萬元的農戶小額貸款起步,郵儲銀行鄭州市分行一路扶持水產養殖戶發展壯大,貸款額度也逐步提高至最高300萬元。
近年來,針對水產養殖行業中的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創業大學生等群體,郵儲銀行鄭州市分行引導和鼓勵他們通過申請政府財政貼息的創業擔保貸款創業致富。針對部分水產養殖客戶資金需求量較大,但又缺少抵押擔保等難題,郵儲銀行鄭州市分行與鄭州市農業擔保公司等政策性擔保平臺合作,解決了客戶“擔保難”問題,讓客戶貸款沒有后顧之憂。截至目前,郵儲銀行鄭州市分行已累計面向水產養殖行業客戶發放貸款約5億元,服務客戶群體超過1000戶。
郵儲銀行河南省分行在支持河南省產業發展過程中,積極踐行責任擔當,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強化產品和服務創新,不斷激發農村產業發展新動能,培育農村經濟新增長點,為農村富強、農民增收拓展新空間。截至5月底,郵儲銀行河南省分行涉農貸款結余913.93億元,較2018年凈增66.18億元,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支持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方面,農行等金融機構也勇擔重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農行河南省分行重點支持優質專用小麥、草畜、林果、蔬菜、花卉、茶葉、食用菌、中藥材、水產品等10大優勢特色農業基地建設,著力提高產品質量,拉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一行一特色”金融服務模式,切實服務好鄉村振興大業。
數據顯示,2018年河南省信貸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信貸支持加強,涉農貸款比年初增加1881 億元,同比多增 121.2 億元。
創新金融服務
擴大“返鄉創業”新增點
近年來,帶著創意、技術、資金返鄉創業的群體越來越多,正匯聚成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返鄉創業潮”為河南省金融機構金融助力鄉村振興帶來了新的著力點。
“這是我最近剛剛投資購入的雙面彩色印刷生產線。”在河南新鄉縣翟坡鎮江泰紙業的印刷車間里,數十名熟練工人正在流水線上作業,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負責人史孟江指著一臺大型印刷機器向記者介紹。
史孟江是該鎮興寧村村民,曾外出打工,前幾年返鄉創業。如今,他還是江泰紙業的控股法人。“我是農行新鄉分行首批‘網捷貸’的受益者。去年在創業最緊要的時候,幸運地從農行獲得75萬元貸款,讓我的事業有了可持續發展的前景。現在工廠各項工作運轉良好,真是特別感謝農行的支持。”史孟江話語間滿是自豪和興奮。 “下一步,我還打算擴大生產規模,還有繼續在農行貸款的打算。希望得到農行的進一步支持。”
史孟江所說的農行“網捷貸”,在客戶信用良好的前提下,無需抵押和擔保,只要在手機上動動手指,即可順利拿到貸款,讓客戶足不出戶、人不出村,就可以拓展自己的事業。
有了資金支持,史孟江更加注重改進工藝,更新設備,他的產業規模由早期的20余萬元,擴張到數千萬元,資產也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遞增,逐步實現了由散小粗放向集約內涵轉型,目前可實現年利潤200多萬元。如今,在他的帶動下,周邊100余位村民陸續進廠就業,實現了周圍村民家門口就業的愿望。
記者了解到,為確保更多像史孟江這樣的客戶享受到農行便捷的金融服務,農行新鄉分行依托“網捷貸”“微捷貸”“銀稅通”等特色產品,為納入“白名單”管理的客戶提供純線上融資服務。
為更好地促進和支持當地經濟發展,農行新鄉分行與當地知名化肥生產企業達成“數據網貸”合作意向,并借助批量營銷模式,優先向種糧大戶、農資商戶提供“惠農E貸”,全力滿足不同客戶的融資需求。截至目前,已該行累計發放“惠農E貸”4600萬元、“微捷貸”3000萬元。
河南省金融機構正在堅持以發展農村普惠金融,產業興旺、農民增收為目標,因地制宜,準確把握河南農業農村發展的地域優勢和新趨勢,加快金融創新,拓展服務內容,源源不斷地將資金活水注入生機勃勃的中原大地,與萬千農民攜手,從多元化產業發展開始,在“條條大路”上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路徑,共同譜寫鄉村振興的美麗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