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李建菲 通訊員 王淼怡
在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河口鎮東面的南溪河畔,有一個美麗寧靜的小村莊———麥湖村。村口一面嶺南風格的白色墻壁上,“麥湖人民歡迎您”幾個紅字十分醒目。順著平坦的村道走進去,路邊水清草綠,垃圾分類池整潔有序,簡潔現代的公共服務站、寬敞明亮的校園佇立一旁,一副和諧美好的鄉村生活圖景呈現眼前。然而,就在幾年前,這里還是陸河縣最大的貧困村。自從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定點幫扶麥湖村以來,短短幾年時間,麥湖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農業銀行廣東分行幫扶下,麥湖村建起了苗圃產業基地
2016年,農業銀行廣東分行定點幫扶麥湖村至今,已累計投入幫扶資金510.7萬元,實施環境整治、活動中心綜合樓建設、危橋重建、產業項目幫扶、基層組織建設、貧困戶技能培訓以及危房改造、大病救助、教育補助等各類民生項目,使麥湖村舊貌換新顏,脫貧產業基礎更加夯實。
當前,脫貧攻堅已到了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農業銀行廣東分行咬定目標、一鼓作氣,繼續推進定點幫扶,確保圓滿完成精準扶貧工作目標。
產業扶貧 建立長效機制
麥湖村位于汕尾市陸河縣河口鎮,是陸河縣最大的貧困村,面積約16平方公里,下轄19個自然村,共有1030戶6380人。過去,村民經濟來源主要靠外出務工或經商,村集體經濟較薄弱,無特色支柱產業,農業基礎建設滯后,貧困戶自主增收脫貧的意愿和能力不足。
近年來全國各地脫貧攻堅得出的經驗表明,產業扶貧是促進貧困村發展、增加貧困農戶收入的有效途徑。針對麥湖村的實際情況,農業銀行廣東分行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選擇了具有較強經營實力和扶貧基礎的陸河縣新發園林綠化有限公司(下稱“新發園林公司”)作為承貸主體,采用“農行信貸資金+農擔公司保證擔保+企業+產業基地+農戶”的扶貧模式,向新發園林公司發放貸款400萬元,用于建設位于麥湖村的園林苗圃基地產業,取得顯著成效。
在這個模式下,新發園林公司承諾每年讓出12萬元紅利,專門用于幫助麥湖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增收。園林苗圃基地在麥湖村租賃了430畝土地,有效解決了村里部分貧困戶土地丟荒的問題,惠及了20余戶貧困戶。該公司同時還吸收了一批貧困戶就業,帶動他們脫貧致富。
為加強產業幫扶質效,農業銀行廣東分行積極爭取該分行核心客戶恒大集團轄屬恒大園林公司,依托麥湖村豐富的土地資源,建立園林基地,種植樹苗,用于恒大集團各地開發的樓盤綠化工程。
劉聲忠是該項目惠及的貧困戶之一。他原靠打零工維持家里的日常開支,收入很不穩定。今年,在村委帶領下,麥湖村村民開始共同合作種植苗圃,劉聲忠同時負責苗圃的現場管理。為了把規模做大,他向農業銀行申請了3萬元小額扶貧貼息貸款,把大部分時間和資金都投在苗圃種植上。劉聲忠告訴《農村金融時報》記者:“如果苗圃能種好,在家門口就能就業致富,肯定比打工強。”
據悉,恒大園林公司與新發園林公司已簽訂合作協議,一方面通過定向采購苗圃、拓展苗圃銷路等措施帶動麥湖村產業發展,直接帶動貧困戶及村民參與苗圃種植。另一方面,雙方確定按銷售額一定比例提留扶貧基金,重點用于支持麥湖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及村集體經濟增收。目前,新發園林公司及貧困戶的苗圃種植正緊張有序地進行,恒大園林苗圃種植項目的實施,有效帶動麥湖村產業興旺、群眾增收,構建起當地扶貧開發的長效機制。
精準到戶 力促增收致富
統計數據顯示,麥湖村共有1030戶、638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9戶、425人。由于這部分貧困戶自主增收脫貧的能力不足,村里脫貧的任務仍然很重。
開展精準扶貧,關鍵在于聚焦貧困農戶的現實需求。農行廣東分行堅持“五個精準”原則,精準篩選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精準選擇幫扶客戶和項目、精準確定幫扶措施、精準對接貧困人口信貸需求、精準使用扶貧資金,有效帶動麥湖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農行汕尾陸河支行充分把握政策,深入對接當地扶貧相關部門,對麥湖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實行名單制管理,建立評議小組,逐戶走訪貧困戶,開展信用評定和授信。截至目前,該支行已向麥湖村21戶有勞動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小額扶貧貼息貸款58.3萬元。對有貸款需求又符合農行貸款條件的貧困戶,農行汕尾陸河支行做到應貸盡貸,有力支持貧困戶自主創業,貧困區域發展產業。
為發揮多方合力,農行廣東分行還拿出100萬元,幫扶資金入股由陸河縣政府統籌的資產性投資項目,每年獲得的10萬元分紅,全部分配給建檔立卡貧困戶。同時,該分行牽線,組織成立了陸河縣益民種養專業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開展火龍果種植合作項目,所得分紅全部分配給參股貧困戶,幫助他們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效。
張勁軍(化名)是麥湖村的村民,老母親身體不好,家里供4個小孩讀書,全家開支的重擔落在張勁軍一人身上,日子過得很辛苦。2016年,農行廣東分行駐村工作隊隊員進行入戶調查時了解到他的困難。為了精準幫扶張勁軍,駐村工作隊決定幫助他開展種養殖。這幾年,張勁軍日常除了做裝修零工外,還參與了養牛、種植經濟林等增收項目,收入顯著增加。遇到種養殖資金不足的情況,駐村工作隊積極與農行溝通,為他發放了建檔立卡貧困戶扶貧小額貼息貸款2萬元,還為他讀大學的大女兒申請了1萬元生活費補貼,通過綜合幫扶有效緩解了他的經濟壓力。
記者見到張勁軍時,他剛從工地回來,身上的水泥漬還沒來得及清洗,就向記者坦言:“這些年多虧了政府和農行的幫助,雖然工作辛苦,但覺得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記者了解到,張勁軍一家現在已經順利脫貧,大女兒工作了,原來破敗的老房子拆除后建起了三層小樓,窗明幾凈,一家人生活得十分舒心。
如今,像張勁軍一樣大步奔向致富路的貧困戶,在麥湖村還有很多。據統計,截至2018年末,麥湖村達到脫貧標準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超過98%。
加大投入 改善村居環境
按照廣東省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安排,農行廣東分行自2016年起開始對麥湖村開展定點幫扶。三年來,該分行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創新金融模式,通過產業項目幫扶、農戶小額扶貧貸款發放等多種方式,持續為麥湖村脫貧攻堅“輸血”“造血”,同時,該分行不斷加大資金投入,用于改善麥湖村人居環境,助力麥湖村舊貌換新顏,造福百姓。
聶誠亮(右)在苗圃產業基地了解苗圃種植情況
記者了解到,在農行廣東分行定點幫扶之初,麥湖村基礎設施還比較落后,村里沒有路燈和垃圾池,當時仍在通行使用的一條主橋早已變成危橋。那時候,村民沒有公共活動場所,黨員也沒有專門的黨員活動室。這些情況被農行廣東分行駐村工作隊隊員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下決心加大幫扶力度,改善村容村貌。
為實施環境綜合整治,農行廣東分行駐村工作隊結合麥湖村的村情民意,制定詳細方案,出資95.81萬元為麥湖村主道鋪設LED路燈、鋪設排污管道、建設垃圾收集設施、修建垃圾分類池、備置垃圾桶等,并按照環保和衛生等部門標準,建設公共廁所,對村莊主道進行綠化美化。同時,該分行出資30萬元協助村自籌資金對林埔村危橋進行重新修建,切實保障村民的出行安全。基礎設施的配置和完善,使昔日破舊落后的村莊變身為如今清新的美麗鄉村。
與此同時,為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農行廣東分行出資93.36萬元修建村民文化活動綜合樓,設立村民活動中心及公共服務中心,使麥湖村的公共文化設施水平從落后水平一舉躍居全縣前列。在教育扶貧領域,農行廣東分行出資10萬元幫助麥湖小學建設多媒體教室,進一步完善教學設施,使鄉村的孩子們體驗到現代教學的先進和便利。這些項目的實施,大大改善了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和人居環境,為麥湖村新農村示范村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農行廣東分行還十分關注民生福利問題,在扶貧日和傳統節日期間,累計向麥湖村貧困戶發放慰問金102.9萬元,安排了45.2萬元幫扶資金,向通過住建部門驗收的54戶貧困戶發放住房補貼,對大病貧困戶給予額外經濟補助,對就讀本科學生的貧困家庭予以補助,多措并舉讓廣大村民收獲到定點幫扶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此外,農行廣東分行機關員工近年來堅持自發向麥湖村捐款,目前已累計捐款16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