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張緣成
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脫貧攻堅的“硬骨頭”。目前,我國有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位于陜西省的秦巴山區是其中之一,而漢中市是秦巴山區的一大中心城市。
北依秦嶺,南屏巴山,漢中全市總面積的94%都為丘陵山區。山大溝深自然環境及交通不便的現狀,導致漢中市貧困面積大,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繁重。
一組數字可以更為直觀的反映漢中脫貧任務的艱巨:截至2018年7月,漢中全市11縣區中,有10個縣區被列入國家集中連片特困縣,其中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8個,深度貧困縣2個,深度貧困村110個,建檔立卡貧困戶達14.1萬戶。
只有挖掘生態資源優勢,做強做優主導產業,才能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助力貧困戶脫貧致富。為此,漢中市大力實施“扶貧特色產業提升、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產品營銷體系建設、要素支撐保障強化”產業扶貧“四大行動”,把抓好產業扶貧作為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
產業扶貧是盤大棋,要下好這盤大棋,離不開金融支持。農業銀行漢中分行依托“惠農e貸”,通過為特色產業量身提供信貸支持,在著力破解農戶和涉農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同時,把貧困群眾牢牢嵌入產業鏈之中,助力貧困戶脫貧致富。
產業興旺助百姓富足
食用菌生產周期短、見效快、效益好,在漢中具有良好的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對此,漢中市把食用菌產業作為扶貧主導產業,不斷拉長產業鏈,以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
圖為武關河村扶貧互助合作社的食用菌基地
位于漢中市勉縣元墩鎮的堯蕈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堯蕈科技”)成立于2014年9月,是一家集食用菌產業化經營開發、菌種研發生產、科技示范栽培、技術推廣服務、菌類產品深加工銷售為一體的企業。為響應政府號召,該企業積極實施“發展產業脫貧一批”的精準幫扶舉措,推動產業扶貧工作。
產業旺,百姓富。在發展產業助力脫貧的過程中,堯蕈科技自身也面臨考驗。“要進一步獲得市場認可,打通銷售渠道,必須獲得國家SC認證。而建成一個符合認證標準的生產車間成為我們獲得國家SC認證的關鍵。”堯蕈科技負責人毛俊平介紹說。然而,資金不足卻成為堯蕈科技建成生產車間的“攔路虎”。
“建設生產車間投入大,我們自有資金不足,又缺乏合格的抵押物,向銀行貸款也總是碰壁。” 就在毛俊平為此一籌莫展之時。農行漢中分行勉縣支行的信貸員主動找到他,通過陜西省農業信貸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提供擔保,及時為堯蕈科技提供了90萬元貸款,解決了該企業建設生產車間過程中的資金難題。
多種途徑解決擔保抵押難題,又實現快速放款,農業銀行漢中分行依托的正是惠農e貸。農行勉縣支行副行長胡獻珍介紹說:“我行此前跟該企業一直就有聯系,但是以往傳統的信貸產品更為看重抵押品,企業沒有合格的抵押物我們也難以發放貸款。但是惠農e貸通過采用信用、保證擔保、政策性擔保公司擔保等多種方式發放貸款,這一創新拓寬了我們的服務方式。所以,在了解到堯蕈科技資金不足后,我們第一時間就找了過來。”
如今,生產車間已經破土動工。毛俊平激動地說:“在農行的資金支持下,生產車間即將拔地而起,而通過國家SC認證后,我們的年銷售量會大大提升,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金融信貸支持下,堯蕈科技的食用菌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貧困戶的內生動力也被大大激發。
堯蕈科技不僅為貧困戶提供工作機會,還支持貧困戶自身發展產業。
趕上木耳的收獲季,田地里農戶正在忙碌
據毛俊平介紹,該企業通過“企業+村級股份合作社+貧困農戶”模式,帶動了元墩鎮喇家寨社區、唐灣村、楊莊村、清明村村級股份合作社建成了共計44個標準化食用菌產業大棚,發展吊袋玉木耳40萬袋、香菇3萬袋,增加貧困人口就業崗位200余人。“在合作中我公司全程提供免費技術服務和技術培訓,簽訂食用菌產品訂單回收協議,解決產品銷售問題。”毛俊平說。
創新服務助產業發展
針對惠農e貸的特點,農業銀行總行統一創新了7種惠農e貸業務模式,提煉下發了標準操作模板,供各分行因地制宜探索使用。農行漢中分行迅速響應總省行依托惠農e貸推進縣域數字化轉型、助力鄉村振興的工作部署,加大宣傳和營銷投放力度,積極支持特色產業發展,從而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
農行漢中分行行長王炳利介紹說,除了依托多種擔保方式靈活發放貸款,惠農e貸還具有以下特點: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分析技術,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辦理貸款;批量化精準對接貸款需求,以村為單位采集農戶產業數據,農行生成白名單及授信額度,免去客戶來回奔波銀行的麻煩;申請流程簡單,操作便捷,支持柜臺及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多種渠道辦理;農行積極踐行“服務三農”社會責任,對農戶貸款實行優惠利率,1萬元一年最低僅需支付利息435元,大大節約了農戶貸款利息支出,真正讓利于農戶。
王炳利表示:“我行堅持一產一策、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確保信貸支持方向與當地發展規劃、產業布局、資源稟賦、經營特色及產業扶貧等有效鏈接,不斷加大投放力度,促進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從而提升惠農e貸的投放效果。”
據王炳利介紹,2018年以來,農行漢中分行依托縣域主導綠色農業產業和特色產業,圍繞種植、養殖、加工、銷售各個環節經營主體,積極探索,創新實踐,在存量農貸的基礎上,不斷延展惠農e貸產品的服務對象和領域,豐富產品功能,圍繞漢中優質稻油、畜牧、茶葉、中藥材、食用菌、獼猴桃、水產品七大主導產業和柑橘、干果、苗木花卉、木本油料、魔芋、中蜂等特色產業研究制定了12 種類型的整體服務方案,最大限度地為特色產業量身提供信貸支持,實現了全市11個縣(區)特色產業全覆蓋。
值得一提的是,在留壩縣,農行漢中分行留壩支行還與當地農業局、科技局、財政局簽訂了《共同推進產業脫貧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協議”),將政府增信嵌入惠農e貸,進一步支持全縣“四養一藥”產業發展,為縣域主導產業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
根據協議,留壩縣財政局以400萬元扶貧資金在農行留壩支行開立專戶作為“四養一藥”扶貧產業貸款擔?;?,農業局和科技局負責將向農行留壩支行推薦全縣發展“四養一藥”產業的養殖大戶,農行留壩支行則按照有關規定和要求,在做好風險防控的同時,進一步擴大惠農e貸的服務面,破解扶貧產業貸款難的問題。
作為留壩縣武關河村扶貧互助合作社的負責人,尹強談及惠農e貸時贊不絕口。“我們合作社發展食用菌產業主要目的就是為帶動貧困戶脫貧,但是因資金緊缺,出現了產業發展受阻的情況。正是在這一模式的支持下,我們通過惠農e貸,僅用3天時間,10萬元的產業支持資金就成功發放下來。在這筆資金的支持,我們香菇大棚很快建成,20余萬桶的菌棒都按時上架,帶動了全村15戶貧困戶28人增收脫貧。”
為提升惠農e貸助力產業扶貧的作用,確保廣大農戶用好惠農e貸,農行漢中分行還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據王炳利介紹,全行共組建惠農e貸工作團隊12個、50余人,專司惠農e貸宣傳推廣和業務受理工作。
西洋參種植戶熊建紅正在向農行留壩支行行長李平(左)介紹種植情況
“我行還積極聯系有關部門、各縣區政府及鄉鎮村委并獲得大力支持,通過深入鎮村開展專題宣傳活動、到縣支行巡回宣講等形式,提高農戶知曉率及業務受理水平。全行共設立惠農e貸宣傳點63個,累計舉辦宣傳活動10余場次,參加農戶1500余人,業務培訓8場次280余人。”王炳利說。
其中,農行勉縣支行就通過建立縣域個人優質客戶群,以及與縣科技局農業局、煙草局等共同舉辦針對中藥材種植大戶、煙草種植大戶、新型農業產業帶頭人等客戶的貸款產品推介會、貸款集中投放簽約會、產品宣講會,全面提升惠農e貸業務的影響力和覆蓋面。
截至2019年6月末,農行漢中分行共采集惠農e貸白名單農戶9033戶,預授信金額8.3億元,累計投放5231筆、5.14億元,今年上半年凈增1.86億元,貸款余額3.9億元,有力支持了煙、茶、藥、菌、果、養等特色產業加快發展。
產業發展也推動著產業鏈上的貧困戶增收致富,截至2019年6月末,農行漢中分行通過農產品種養植、收購、加工及吸收貧困戶務工等形式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口4萬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