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利
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工程,陜西省漢中市地處連片特困地區的秦巴山區。踐行服務“三農”市場定位,必須把脫貧攻堅放在首位,切實提升縣域金融服務能力,實現政治任務與歷史使命的有機統一。
我行不遺余力加大涉農、扶貧等縣域貸款投放,在支持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升話語權的同時,解決貧困縣域支行資產“空心化”問題。
一是狠抓重點項目營銷。我行大力支持縣域基礎設施、市政工程和農田水利建設,積極營銷路網、學校、醫院功能提升,舊城氣化、數字化及棚戶區升級改造項目,優化營商環境,增強貧困縣發展能力。全行縣域貸款76.1億元,較年初凈增14.3億元,存貸比增加5.76個百分點。其中,涉農貸款23.68億元,同比多增8400萬元。精準扶貧貸款余額8.5億元,較年初增加3.6億元,累計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4萬余人。
二是積極支持實體小微民營企業。我行以特色資源、產業為依托,盯緊縣域園區入園企業及農業產業化示范龍頭企業,支持產品有特色、有市場、有效益,上下游輻射帶動能力強的民營和小微企業加快發展,增強縣域經濟活力。今年以來,我行重點支持了漢中航空智慧新城飛機零部件加工入園企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裝備制造業企業,以及勉縣、洋縣等縣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特色綠色食藥加工企業,新拓展小微民營企業102戶,累計投放貸款2.34億元,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凈增5993萬元。
三是持續做強惠農e貸。我行按照“一縣一模式、特色產業全覆蓋”要求,制定了惠農e貸煙農、茶農、柑橘、中藥材、食用菌、黑米等12種模式的整體服務方案,累計上報農戶貸款白名單9033戶,預授信8.3億元,分別較年初增加1472戶、2.3億元,投放2491筆2.4億元,貸款余額3.9億元,較年初凈增1.86萬元。
為加強渠道建設,優化基礎金融服務,我行還加快惠農通工程渠道轉型,優先在惠農通服務站推廣新型智能支付終端、惠農e商支付業務,促進惠農通工程提質增效。上半年,建成惠農通有效服務站803個,其中星級服務點368個,交易量達28.1萬筆、8376萬元。上線洋縣康原、大咸德等核心商戶4戶,惠農通服務點上線惠農e商777戶。
其次,我行全力搶抓移動支付市場,大規模推廣惠農e付業務,加大“一碼付”、聚合碼支付產品營銷推廣力度,積極拓展水電煤暖以及教育、物業、醫療等繳費商戶,營銷“惠農e通”農戶版APP,搭建農戶商圈。今年上半年,我行搭建農戶有效商圈20個,完成年計劃80%,新增聚合碼商戶2395戶,交易219萬筆、10927萬元。
最后,我行圍繞省行黨委“158”戰略和縣域提升工程,積極踐行服務三農和脫貧攻堅部署,著力延伸服務半徑,通過遷、建、轉并舉,在縣域新建自主銀行16個、金融便利店11個,新設二級支行2個,其中城固縣航空智慧新城支行建成營業,略陽縣接官亭鎮支行于2019年11月底前正式對外營業。
脫貧攻堅給深化“三農”服務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迎來新一輪激烈競爭。對此,我行自我加壓、主動作為,確保服務“三農”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強力助推縣域提升。
具體來說,一是緊抓政策機遇,做強縣域。圍繞脫貧攻堅重點項目、配套資金加大營銷力度,夯實客戶基礎,壯大經營規模,迅速推動主體業務提升進位,打造縣域“領軍銀行”。
二是把握產品機遇,深化服務。加快新產品、新業務的創新和推廣應用,推進數字化、專業化服務轉型,寬領域縱深服務三農。2017年以來,我行先后發放了全省首筆“金穗陜茶貸”和政府購買服務棚改項目貸款,全市首筆土地流轉經營權抵押貸款,創新“醫保貸”新產品全省推廣,舉辦普惠金融產品推介會,通過e貸、e商、e付組合發力,服務“三農”路子越走越寬、越走越順。
三是借力機制機遇,重點突破。一方面,借助脫貧攻堅期間政府增信、擔保、貼(免)息兜底等機制,解決長期制約“三農”的貸款難、難貸款和貸款貴問題,加快涉農、扶貧領域貸款投放,實現脫貧攻堅、服務三農和業務發展多贏局面;另一方面,依托脫貧攻堅期間形成的政銀企聯系聯席機制,在項目營銷、渠道建設、貸款摸排調查催收、信用村(戶)建設等方面尋求廣泛支持,為進一步深化三農服務創造良好環境。
作者為農業銀行漢中分行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