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力輝
農村金融領域的媒體人,被形容為接“地氣”的金融觀察者。我十分幸運,以這樣的視角,去見證那些金融基層一線感人至深的扶貧故事,去目睹行業、鄉村的巨變。
5年來,我曾冒著黑龍江零下35度的極寒天氣,在大興安嶺探訪“中國最北農信社” 如何練就脫貧攻堅的好武藝。
我曾握著病床上剛做完白內障手術老鄉的手,聽他講述健康扶貧幫他重見光明的故事;曾深入“北大荒”,看豆農踏上“期貨+保險”致富路;曾徜徉于七星農場“萬畝大地號”,感受產業扶貧的磅礴力量……
金融機構的一樁樁、一件件扶貧故事,讓我收獲太多感動與感悟。
其中最難忘的,要屬五年前那段“雨夜搬家”的往事。
那是個雷雨交加的傍晚,我隨黑龍江省綏化市肇東農村信用社的3名扶貧工作隊員走訪貧困戶時,來到肇東市宋站鎮合勝村于家屯的貧困戶張貴才家。
剛走進他家的土屋,我就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張貴才的妻子手持臉盆不停往屋外淘雨水。屋內西墻上的雨水混著泥水不停地流下來,感覺土墻搖搖欲墜。
扶貧工作隊員趕緊查看手機上的天氣預報,當晚是大風暴雨紅色預警。他們馬上勸張貴才說:“今晚不能住這兒了,我們幫你搬到村委會住一宿吧,生命安全第一啊!”張貴才雖然很感謝,卻舍不得走。扶貧工作隊員很無奈,只好告訴他如果不行立即給他們打電話。
扶貧工作隊員回家后,雨勢更大了,他們愈發擔心張貴財的危房,便打去電話詢問。
聽見張貴才語氣急切地說:“不好了,屋子漏得越來越嚴重了。”情況緊急,扶貧工作隊員立即起身,頂風冒雨驅車趕往張貴才家。
八里地村路,被雨澆得泥濘坑洼。車底盤刮壞了,隊員們也顧不上。一路顛簸打滑,平時20分鐘的路,40分鐘才抵達。大家齊心協力把應急物件抬上車,把一家三口接到了村委會。又搭床鋪被,安頓好一家人后,已是午夜2點多……
五年前采寫這條消息時,我一方面佩服農信社扶貧干部的善行義舉和責任擔當,另一方面也牽掛著張貴才一家的生活。當年他61歲,因哮喘病無法從事體力勞動,家徒四壁,一直為孩子學費犯愁。
五年來,通過追蹤報道,我欣喜得知,張貴才一家人已享受到危房改造政策搬入新房。孩子也在農信社的資助下,順利升入高中,農信社還協調學校為其減免費用、提供補助金完成學業。農信社還為其貸款養豬,張貴才的日子越過越殷實。
五年時間,像“雨夜搬家”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我有幸與金融脫貧攻堅者一路相伴,用鏡頭筆觸聚焦金融人的智慧、擔當與作為,記錄貧困戶自強不息的激情、心力與汗水。
11:17 | 農發行江西省分行助力石城美麗鄉... |
16:57 | 農發行四川廣安市分行:開展柜面... |
14:53 | 建行云南鎮雄縣支行開展陽光學子... |
16:23 | 農發行常州市分行:金融活水潤澤... |
15:56 | 守護幸福“夕陽紅”!農發行四川... |
12:14 | 農發行四川武勝縣支行開展征信宣... |
12:10 | 農發行云南彌勒市支行投放1000萬... |
11:56 | 農發行四川樂山市分行金融活水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