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郝飛
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促進當地貧困戶致富、增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截至6月30日,全國90%以上的貧困村都有了農民專業合作社,832個貧困縣累計發展合作社68.2萬家,直接帶動2197.8萬余名貧困人口脫貧增收。全國共培育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41.4萬人,他們已帶動約406萬名貧困人口脫貧。
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通過資金、渠道等多種方式給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各式各樣的扶植,使農民專業合作社逐步發展壯大。
農民專業合作社應如何培育核心競爭力參與市場競爭?農信系統應如何發揮人緣、地緣、決策鏈條短、產品設計靈活等優勢,開發適合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信貸產品和服務,滿足他們的資金需求?近日,本報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南京審計大學金融學院博士楊小玲、監管部門研究員劉婷。
《農村金融時報》:農民專業合作社普遍規模不大,很難通過規模化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他們應如何培育核心競爭力參與市場競爭?
楊小玲: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結合當地特色,打造核心產品,強化品牌建設,提高產品辨識度,從而增強核心競爭力。在核心產品這塊,可圍繞特色農產品、手工藝品、鄉村旅游等方面,搭建生產、流通、銷售專業化平臺,形成專業化產業鏈條。
在品牌建立后,要注重品牌的運營,尤其需要高度重視生態和食品安全。有了產品后,也需探索多種產銷對接模式,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助力脫貧攻堅。如可與大型超市、企業合作,形成穩定供應關系,可采用品牌專賣店、加盟店、“互聯網+”等模式,大力銷售產品。
劉婷:目前,推動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農村產業發展的大趨勢,政府可以從多元化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的方向,積極引導合作社加大土地流轉力度,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并推動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作用和龍頭企業的引領示范作用,通過股份合作、訂單合同等形式,強化兩者之間形成收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進而構建農業產業發展聯盟,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市場競爭力。
《農村金融時報》:政府應如何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特色化、多樣化經營,形成產業鏈,避免一哄而上?
楊小玲:政府在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運營中具有信息收集、政策傳達、資源組合等優勢。如提供農產品供銷信息、農民專業合作社政策、國家惠農專項資金政策等。為此,政府應結合本地資源優勢,在轄區內有針對性地批復、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避免一哄而上。
同時政府應重視和強化合作社的信息披露情況,這樣各合作社也能了解其它合作社的經營情況,形成多元化經營,打造產業鏈。在相對成熟的信息披露情況下,政府也能及時清退純粹為套取財政資金的“空合作社”。
劉婷:政府可以整合多方資源,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組建聯合社,打造區域特色產業品牌,同時圍繞特色產業,探索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農村金融時報》:農信系統應如何發揮人緣、地緣、決策鏈條短、產品設計靈活等優勢,開發適合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信貸產品和服務?
楊小玲:農民專業合作社已形成不同規模、特色,在融資需求這塊也呈現出差異性。
農信系統應綜合考慮不同規模、業務特色,采用差異化的融資模式。如農產品訂單融資、商業票據融資、供應鏈金融、“互聯網+線上”融資和“信用+保證”融資等。
農村金融機構也應探索各類符合法律規定的擔保產品,在此基礎上滿足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需求。如農用機械、農產品保單等。
劉婷: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金融需求,可參考西安市“統貸聯放”模式,基于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對社員、上下游客戶等經營信息更為了解的優勢,由專業合作社建立白名單,整合合作社社員融資需求,集中與銀行對接,由銀行批量化處理。這樣做,既有利于緩解信息不對稱,提高貸款覆蓋面和授信額度,也有利于銀行降低操作成本。
同時,還可以積極引入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工具的低成本資金、財政獎補資金、政策性保險等,共同支持合作社做優做強。
11:17 | 農發行江西省分行助力石城美麗鄉... |
16:57 | 農發行四川廣安市分行:開展柜面... |
14:53 | 建行云南鎮雄縣支行開展陽光學子... |
16:23 | 農發行常州市分行:金融活水潤澤... |
15:56 | 守護幸福“夕陽紅”!農發行四川... |
12:14 | 農發行四川武勝縣支行開展征信宣... |
12:10 | 農發行云南彌勒市支行投放1000萬... |
11:56 | 農發行四川樂山市分行金融活水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