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鄭源源
從內蒙古烏蘭察布的燕麥到四川大涼山的橄欖油,從寧夏中寧的枸杞到陜西佛坪的蜂蜜……
自2018年以來,中國平安積極投身扶貧事業,聚焦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實施“村官、村醫、村教”的“三村工程”整體扶貧規劃。
同時,中國平安創新扶貧機制,發揮“金融+科技”優勢,針對貧困地區產業“產前、產中、產后”三個環節,通過扶智培訓、產業造血、產銷賦能打造覆蓋全產業鏈的扶貧閉環,并融入“扶貧保、溯源保、防貧保”三種保險產品,構建出“三村”“三環”“三保”的平安特色扶貧模式。
過去三年,“三村工程”已在全國21個省區落地,累計提供產業扶貧資金265.96億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47036人,人均增收2500元,惠及貧困人口73萬余人;援建升級鄉村衛生所1210所,培訓村醫11175名,體檢義診覆蓋9萬余人;援建升級鄉村學校1054所,培訓鄉村教師14037名,受益學生約30萬人。
全鏈條產業扶貧 培育發展之根
四川涼山州昭覺縣阿土列爾村,因坐落在800米的懸崖上而得名“懸崖村”,84戶、344名彝族群眾世代居住于此。今年5月,村民某色蘇布惹和鄉親們搬進了昭覺縣的安置點新社區,住上了寬敞的大房子。不僅如此,村民們在懸崖頂種植油橄欖樹,有了穩定收入。
懸崖村的油橄欖熟了
2018年,平安“三村工程”落地涼山州。“產前”扶智培訓拉開產業扶貧序幕。在國務院扶貧辦指導下和中國扶貧志愿服務促進會聯合開辦培訓班,培訓產業致富帶頭人。2019年,某色蘇布惹和其他三位村民作為技術工人前往西昌參加了培訓。
據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透露,目前,中國平安已為全國18個省、78個貧困縣培育了3400名致富帶頭人。
“產前”培訓為當地培養起了未來的“致富帶頭人”,中國平安設計的“扶貧保”“溯源保”“防貧保”,則為金融“活水”滴灌到戶、滋養產業提供了動力。
通過“扶貧保”,平安在涼山州帶動4100萬元免息免擔保產業貸款,覆蓋當地超過8000畝橄欖園。
目前,某色蘇布惹是一家油橄欖企業懸崖村基地的管理員,照顧村里近200畝油橄欖樹。今年,油橄欖迎來首次豐收,村里決定繼續擴大種植面積。
“過去我們年收入最多3000元,現在通過土地流轉、銷售分紅、在基地務工,一年收入能超過4萬元。”某色蘇布惹不僅已成為致富帶頭人,還做起了直播。
融資難、融資貴是制約扶貧產業做大做強的主要障礙。平安產險推出的“扶貧保”模式通過“信用保證保險+利息補貼”方式,聯合政府、銀行共擔風險。同時,中國平安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生產資料幫扶、訂單回收幫扶、生產技術支持、土地流轉分紅等形式帶動貧困戶參與生產,實現企業、農戶雙豐收。
在內蒙古烏蘭察布,中國平安通過“扶貧保”模式助力陰山優麥食品有限公司從銀行獲得“免息免擔保”扶貧貸款9000萬元,支持其建立了3萬噸燕麥香米、2萬噸燕麥片、2000萬支燕麥杯加工生產線、3萬噸級原糧及產品倉儲庫。
大榆樹鄉西壕欠村貧困戶霍金元告訴記者,以前他和老伴種植大麥、小麥和莜麥,每年只有3000-5000元的收入。如今老兩口種了30畝燕麥。公司免費發了500斤種子,并以高于市場的價格回收燕麥。老兩口每年純收入能有12000多元。自2018年起,該項目已成功帶動108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增收約3535元。
在寧夏中寧縣,枸杞幼果如遇到多雨期,易發生黑果病。但農民現在可通過“溯源保”生產監測提前了解天氣變化,做好防控準備。據悉,中國平安借助區塊鏈技術設計的“溯源保”保險產品,搭建區塊鏈產銷溯源平臺,融合“區塊鏈產銷溯源+溯源保險+食品安全責任險”,實現生產品質管理、產品追溯認證、市場決策分析三大功能,幫助農產品打造品牌效應。
中國平安通過“溯源保”幫助枸杞扶貧基地帶動8440名貧困戶增收,枸杞產業應用案例還入圍農業農村部金融支農創新試點。
此外,為防止脫貧群眾返貧,中國平安一地一案,為扶貧地區設計了包括醫療責任險、意外事故險、自然災害險、農業種植險等在內的綜合性防返貧保險“防貧保”,避免群眾因病、因災返貧,為群眾發展產業解決了后顧之憂。目前,中國平安已為四川、云南、內蒙、湖南、貴州等地83.82萬名貧困戶捐贈了防貧保險,保額達903億元。
解決了扶貧農產品產前、產中的難題,產后銷路如何打開?消費扶貧是平安扶貧產業鏈的最后一環。
“一頭是老鄉手里天然有機但沒銷路的農產品,一頭是渴望健康綠色食品的城里人。”盛瑞生說,沿著這一思路,2019年平安“三村百寶”項目正式上線。
平安將消費扶貧納入集團內部采購供應規劃,在烏蘭察布、上海、廣州、西安等地召開多場扶貧農產品推介洽購會,集團內部優先采購扶貧農產品。還利用平安旗下各電商渠道,專門搭建“精準扶貧專區”。
今年6月,中國平安開始探索利用直播帶貨推動消費扶貧。兩年多來,平安采購和協銷扶貧農產品逾3.5億元,其中涼山地區扶貧農產品超過3000萬元。
補教育醫療短板 筑牢脫貧之基
除了增收致富,醫療和教育也是貧困家庭最為急切的需求。
自1994年起,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便帶領平安教育公益小組,親自選址,捐資援建了安徽六安第一所平安希望小學。二十多年來,平安已在全國援建114所平安希望小學,對老師進行培訓,給品學兼優的學生發放獎學金,每年定期組織志愿者到學校開展志愿服務。
2018年,“三村工程”的“村教工程”不僅新建和升級鄉村教育硬件設施,更依托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打造遠程智慧教育平臺,彌合城鄉教育資源差距。
2019年6月,中國平安在教育部、科技部的支持下啟動了“AI不孤讀———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提升中小學生特別是鄉村兒童的科技素養。截至2019年底,該活動已在全國1000所貧困地區鄉村學校落地,受益學生超過30萬人,線上線下培訓校長和老師1萬余人次。
在實施健康扶貧“村醫工程”方面,平安依托自身構建的醫療生態圈,創建了“4+1智慧醫療”,啟動村衛升級、村醫培訓、輔助診療、健康體檢四大醫療服務升級行動,面向村衛、村醫、村民三個層面,實施立體化的健康扶貧。
村衛方面,利用標配的檢測一體機,集成患者基礎檢測數據,輔助醫生診斷,通過醫視平臺轉、會診實現醫聯體聯通,實現“智慧村衛”。
村醫方面,平安依托平安好醫生村醫版APP,邀請基層醫療服務經驗豐富的醫生為鄉村醫師集中培訓,聚合全國名醫與村醫“一對一”結對,在線協助村醫解決疑難問題,輔助村醫日常診療。
村民方面則通過檢測一體機為村民建立專屬健康檔案,并同步于平安好醫生村醫版 APP,實現健康智慧管理。在過去的兩年里,村醫工程已升級超900個鄉村衛生所,培訓超11000名村醫,義診覆蓋人群超過6.3萬人,并為約9萬名村民舉辦了554場移動健康巡診。
脫貧攻堅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并非一蹴而就。中國平安通過“金融+保險+科技”的組合拳,為扶貧產業發展“造血”“補血”“活血”,助力建立健康長效的脫貧機制。
接下來,“三村工程”將配合鄉村振興戰略,扶持相對貧窮和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助力國家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建設美麗的現代化鄉村將是下一個階段性目標。
11:17 | 農發行江西省分行助力石城美麗鄉... |
16:57 | 農發行四川廣安市分行:開展柜面... |
14:53 | 建行云南鎮雄縣支行開展陽光學子... |
16:23 | 農發行常州市分行:金融活水潤澤... |
15:56 | 守護幸?!跋﹃柤t”!農發行四川... |
12:14 | 農發行四川武勝縣支行開展征信宣... |
12:10 | 農發行云南彌勒市支行投放1000萬... |
11:56 | 農發行四川樂山市分行金融活水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