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金霞
2480元!
在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麻乍鄉啟戛村一組,60歲的徐天會一邊采收蔬菜,一邊向記者重復著上面的數字———她至今還不敢相信,自己已從設施落后、隨時面臨山體滑坡的“老家”,搬遷到了位于威寧縣五里崗朝陽新城85棟151號的新家。
現在她又在蔬菜產業易地扶貧基地務工,一個月收入2480元左右,生活也有了保障。
出門就干活,下地就賺錢,許多像徐天會一樣來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務工群眾對在家門口就業都很滿意。
這得益于農發行威寧支行信貸支持的威寧蔬菜產業基地建設項目。
據記者了解,2019年以來,農發行威寧支行投放產業扶貧貸款4.4億元,用于威寧蔬菜產業基地建設,將“輸血式”扶貧轉變為“造血式”扶貧,帶動威寧超過6500人實現增收致富。
威寧蔬菜產業基地建設項目,成為農發行系統產業扶貧項目的典型案例。像這樣對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后續支持的產業扶貧項目,也只是農發行全力支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自2015年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作為我國唯一的農業政策性銀行,農發行突出抓好產業扶貧,專門制定產業扶貧貸款辦法,創新推廣產業扶貧“呂梁模式”,及時推出產業化聯合體、總部經濟、產業扶貧合作平臺等模式,累計投放產業扶貧貸款11676億元,余額5998億元,累計帶動貧困人口190萬人,扶持產業壯大,推動貧困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五年來,全行累計投放扶貧貸款2.55萬億元,余額1.51萬億元,投放額和余額均居金融同業首位,連續5年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獎,連續3年在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工作考核中獲得“好”的最高等級,切實發揮了金融扶貧先鋒主力模范作用。
換一方水土 富一方百姓
冬日的陽光,灑在一排排白墻青瓦的川東民居屋頂上,閃爍著金光,在花樹掩映中,一幢白墻、紅窗、青瓦頂的“小洋樓”格外惹眼。這就是四川省通江縣方山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內“新移民”李洪成的家。
“住上這么漂亮的房子,以前連想都不敢想。”李洪成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他的家,客廳、臥室、書房、洗手間樣樣齊備,各類家具、電器一應俱全。
看著這一切,很難想象就在兩年以前,他還住在一條出行、看病、吃水、上學都難的小山溝里,一家6口擠在陰暗潮濕的土坯房中。由于妻子和小孩常年生病,李洪成無法外出務工,只能在周邊幫人打零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實施,讓他只花了不到2萬元就搬進了面積127平方米的新居。
現在,李洪成用新居入股,與朋友合伙開辦了“好兄弟”農家樂,成功實現了脫貧。
方山村位于四川省通江縣,是全縣重點貧困村,海拔跨度大,基礎設施落后,生產生活條件差,是典型的旱山村。通江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工程建設以來,很快得到了農發行的資金支持,農發行向該項目投放易地扶貧搬遷貸款8億元,其中方山村安置點投入貸款5440萬元。不到兩年時間,這個村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走進村里,再也看不見低矮破舊、陰暗潮濕的土坯房,狹窄坑洼的機耕道變身寬闊的柏油路;1700畝生態果蔬園里花盛苗綠,村民管理有序;綜合體育運動場中,老人和小孩展腰舒臂,鍛煉身體。如今的方山村,已成為集農業觀光、運動、體驗于一體的 “業興、家富、人和、村美”鄉村旅游景區。
當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時,易地扶貧搬遷便成了擺脫貧困的有效途徑。2015年,黨中央吹響了脫貧攻堅的集結號,易地扶貧搬遷成為脫貧攻堅“頭號工程”。
據統計,“十三五”時期,我國易地扶貧搬遷總投資近6000億元,是前15年總和的5倍。貧困地區政府財力弱、市場建設滯后,因此,金融支持對易地扶貧搬遷意義重大,關系著易地搬遷的效率與成敗。
作為易地扶貧搬遷的主力銀行,農發行把支持易地扶貧搬遷擺在重要位置,全力服務中央和地方易地扶貧搬遷規劃實施。同時,該行通過創新信貸產品、優化金融服務,確保異地扶貧搬遷資金供應充足。
搬得出,還要穩得住、能致富。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基本完成以后,農發行積極介入后續的扶持階段。
在保定西部的阜平縣,農發行河北省分行在支持阜平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基礎上,著力打造“易地扶貧搬遷+”亮點工程,聚焦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項目,不斷提升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和安全感,確保“搬得出、穩得住”。
該分行審批貧困村提升工程貸款10.8億元,支持阜平縣村莊搬遷拆舊復墾項目。項目對8個鄉鎮52個行政村及其所屬的部分自然村居民點進行拆舊復墾,涉及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控、生態保持等多個項目,復墾總面積7500余畝。
同時,該分行全力推進產業培育、就業幫扶、社區融入等各項工作,服務帶動12個鄉鎮、75個行政村、4.3萬貧困人口增收。通過對搬遷后村莊土地復墾復綠,新增耕地面積6000余畝,新增耕地率達80%,盤活了阜平縣閑置浪費的土地資源,從根本上提升和保護阜平縣生態環境,為實現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挪窮窩”與“拔窮根”并舉,農發行對扶貧搬遷地區的支持并不是一建了之、一搬了之,而是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發展貸款提供融資、融智等全方位服務。
數據顯示,5年來,農發行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信貸支持和后續扶持,及時出臺信貸產品,累計投放易地扶貧搬遷貸款3123億元,惠及建檔立卡搬遷人口492萬人;圍繞專項行動、專項政策、專項額度、多種產品“三專一多”,累計投放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貸款491億元,余額465億元。
修路出深山 脫貧奔小康
貧困,不僅體現在住房沒保障上,出行難、看病難、小孩上學難等,也是貧困地區的“頑疾”。
“沒有路,就沒有出路。”為了改變貧困地區落后的交通面貌,除了依靠財政投入,政策性金融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
貴州威寧、赫章兩縣所處位置偏遠、土地貧瘠,地面切割縱深大,交通水利設施薄弱,農業生產相對落后。破解交通瓶頸,對于兩縣脫貧攻堅起著關鍵推動作用。
石門鄉距威寧縣城140余公里,曾是全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茅草房,土坯墻,三個石頭一灶臺,柴火熏熏度春秋;天點燈,風掃地,麥草窩窩當鋪蓋,洋芋坨坨過日子。”這是包括石門坎在內許多居住在烏蒙大地的群眾曾經的生活寫照。
據當地干部回憶,2008年冬天,石門坎大雪封山40多天,鄉政府斷電斷水,唯一通往威寧縣城的道路結冰路滑,無法通行。當地干部曾直言,去一趟威寧縣城要一天時間,許多石門鄉群眾一輩子都沒去過縣城。打通阻斷群眾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一直是當地政府和金融行業奮戰的目標。
2009年以來,農發行威寧支行放款1.65億元,修通了威寧中水至石門等6條通鄉油路建設項目,新建農村道路267公里。
10年后的夏日,隨著中石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石門群眾到威寧縣城的時間由原來的三四個小時縮短到一個半小時。
正是交通路網的建設讓石門鄉蔬菜走出大山有了保障,也是當地政府投資建設蔬菜基地的動力。
交通便捷了,產業也跟著興旺起來。石門鄉觀音山社區蔬菜種植基地采取“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運營,合作社的帶動不僅盤活了農村閑置土地,同時也帶領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打工不用往外走,老百姓們也過上了“上班族”的生活,這些都是便利的交通為貧困戶帶來的紅利。
農發行助力威寧交通建設,遠不只是讓一個石門鄉實現了蝶變。“十三五”期間,農發行以國家定點貧困縣、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為重點,支持農村公路建設,促進城鄉互聯互通、便捷暢通,全力打通農村交通“最后一公里”。
數據顯示, 5年來,農發行支持解決“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突出問題,研發推出教育扶貧、健康扶貧、貧困村提升工程等專項扶貧信貸產品,開展信貸支持專項行動,累計投放貸款1269億元,余額957億元,支持新改建學校5010所、醫院1910個、貧困戶住房322萬套。
據記者了解,自2015年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農發行始終將服務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歷史使命,堅持以服務脫貧攻堅統攬業務全局,構建全行全力全程扶貧工作格局,不斷加大政策性金融扶貧工作力度。
下一步,農發行將聚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著力抓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總結運用好脫貧工作經驗,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步伐。
11:17 | 農發行江西省分行助力石城美麗鄉... |
16:57 | 農發行四川廣安市分行:開展柜面... |
14:53 | 建行云南鎮雄縣支行開展陽光學子... |
16:23 | 農發行常州市分行:金融活水潤澤... |
15:56 | 守護幸福“夕陽紅”!農發行四川... |
12:14 | 農發行四川武勝縣支行開展征信宣... |
12:10 | 農發行云南彌勒市支行投放1000萬... |
11:56 | 農發行四川樂山市分行金融活水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