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廣西訊(通訊員侯煥林)廣西永福縣羅錦鎮江月村貧困戶張元初,在廣西永福農合行羅錦支行的支持下,開啟了一段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故事。
張元初,1982年出生在永福縣羅錦鎮江月村屯坪屯一個貧困家庭。回憶童年,張元初表示家中境況真的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如何擺脫貧困,無時無刻不困擾著他。
2011年,在外打工的張元初,聽人說種植百香果可以快速發家致富,毅然決定回家種植百香果。雄心壯志的張元初,開地拓荒,租用了村里土地20多畝種植百香果,準備大干一場,然而創業的艱辛遠超出他的想象,很快他辛苦打工集蓄全部掏光,然而護理百香果還需大量資金,身無分文的他,賒借無門。
羅錦支行信貸員了解到張元初情況后,主動上門為他辦理了20000元的小額農戶信用貸款。拿著著滾燙的20000塊,內心暖烘烘的,此時的張元初準備放開手腳,大干一場,可天不遂人愿,由于經驗不足加上技術欠缺,忙碌了一年的張元初收效甚微。堅持了一年后,狀況更不樂觀,最后不得不選擇放棄。
2013年,首次創業失敗的張元初,把原種植百香果改種上砂糖桔,由于樹苗從種植到成功掛果,長達3年時間,在這期間,張元初只能到近一點的桂林市區做一些散活補貼家用,日子過得緊巴巴,加上柑橘的養護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此時的張元初再資陷入了有兩難的局面。
專門護理果樹就沒法打工掙錢,面臨養家糊口的生計問題。而正在這個時候,剛好遇到永福農合行推出的支持全縣“三大特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貸款。作為一名砂糖桔種植戶,再次得到永福農合行羅錦支行種植柑橘專項貸款10萬元,這對張元初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不僅解決了種植資金的后顧之憂,還幫其熬過了這段最艱苦的歲月,由于護理得當,果樹長勢良好,柑橘掛果當年,遇到好的市場行情,沙糖桔買到了每公斤8元多的好價錢。除去所有投資成本還賺了近10萬元利潤。徹底打了一個漂亮地翻身仗,成功脫貧摘帽。家里也住上400多平方的水洋房,走上了發家致富的康莊大道。
脫貧致富的張元初并沒有停止腳步前進,他在永福縣城、平樂縣城與自己的姐姐和弟弟合伙開立了兩家婦嬰用品店,日子也一天比一天舒心。
土生土長的他,看到了家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張元初開始有了養牛計劃。為此,他還專門做了調查研究,從市場行情,到養殖規模,再到相關養殖知識技能,通通捋了一遍,心中有數之后,開始了他的養殖投資,很快一個初具規模的養殖場建成并養殖了種牛10多頭,經過他精心照料,養殖規模很快發展到24頭。
正當他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2020年初一場突然爆發的疫情,徹底打亂他的生產生活。經營的婦嬰用品店生意慘淡,養牛飼料供應也成了大問題。屋漏偏縫連夜雨,一場大風還把他辛苦搭建的牛棚吹倒,一下子張元初再次陷于困境。
關鍵時刻,正好趕上永福農合行推出了“黨建引領+金融先鋒”助力鄉村振興,全力支持復工復產行動。羅錦支行在了解到他面臨的困難后,積極向總行匯報,為他追加了40萬元的復工貸款,全力幫他擺脫困境,而張元初也沒有讓大家失望,今年8月份,第一批12頭商品牛順利出售,實現收入15萬元。經營的婦嬰用品店也實現了正常經營。
談到感受,張元初感慨到,無論農合行的人員怎么變動,始終不變的是支持我們農民發家致富的信念不變,無論換成誰,都能將這這個接力棒,完美地交到下一站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