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廣西訊(通訊員黃明毅 黃東蘭)廣西大化縣地處桂西北地區,是集“老、少、山、窮、庫”于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深度貧困縣。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縣黨政部門堅持問題導向,通過強化一系列工作舉措,全力以赴打贏脫貧攻堅戰。11月20日,自治區政府批準最后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大化縣名列其中。
近年來,農行廣西大化縣支行緊緊圍繞中央、國務院脫貧攻堅有關工作部署,積極發揮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持續加大金融扶貧工作力度,為地方脫貧攻堅作出積極的貢獻,彰顯國有金融機構應有的責任擔當。
以扶貧貸款為抓手,助力精準脫貧。為有效破解當地農戶融資抵押難、擔保難的問題,大化縣支行積極創新貸款模式,通過引入“政府增信”貸款模式,采取“能人大戶+貧困戶”“專業合作社+貧困戶”服務模式,探索出一條助力農戶脫貧新路徑。2016年至今,該累計投放“政府增信”貸款1.6億元。同時,積極對接當地“十三五”規劃和脫貧攻堅相關的重大項目,投放信貸資金支持河池—百色、賀州—巴馬高速公路及大唐巖灘發電項目、旅游景區建設等項目,增強脫貧增收的內生動力。2016年以來,累計發放法人貸款13.19億元。到11月20日,該行各項貸款余額14.03億元,比年初增加2.01億元;涉農貸款余額4.73億元,帶動和支持貧困人口12959人。
支持產業發展,帶動農戶致富。大化“七百弄雞”以其皮下脂肪少、肉質鮮嫩,雞湯鮮美清甜而廣受消費者的青睞,2017年1月被國家農業部授予“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產品”,是大化縣重點打造的脫貧產業和富民產業。大化鎮古感村張振興利用30畝坡地大力發展“七百弄雞”養殖,產品供不應求。從2016年以來,該行累計發放貸款資金195萬元,幫助張振興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在農行信貸資金的支持下,張振興成立大化縣鳳凰谷七百弄雞原種場,目前該養殖基地年產種苗12萬羽、肉雞1萬只,張振興也因此成為該縣金融扶貧示范戶和勤勞致富帶頭人。
實施消費扶貧,助力農戶增收。為有效解決受疫情影響農場品滯銷問題,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該行加快推進“扶貧商城”上線工作,先后完成3家企業進駐工作,并利用營業網點廣泛宣傳特色農產品。今年以來,通過線上、線下銷售七百弄雞、紅皮花生、旱藕粉等當地特色農產品82.29萬元。同時,通過東西部幫扶協作,以視頻創新方式在廣東幫扶行廣泛宣傳扶貧產品,積極推動特色農產品銷售,為助力脫貧致富打開新路。
強化后援幫扶,抓好精準扶貧。六也鄉華善村系大化縣支行扶貧定點幫扶村,該行專門安排兩名幫扶干部對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44個貧困人口進行結對幫扶。通過深入調研和制定“一戶一策”幫扶計劃,幫助貧困戶發展養殖業,年均實現養殖增收3000元以上;協調相關部門和企業抓好貧困戶外出務工11人次,實現人均年勞務收入25000元以上。通過幾年來的精準幫扶,目前該村所有貧困戶已全部如期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