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福建訊(通訊員朱旺文 吳亞奇)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建黨100 周年。連城聯社黨委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以黨建品牌引領為引擎,以發展普惠金融為抓手,牢牢把握“三農”工作重心和要求,全面推進金融助力鄉村振興。
打造特色品牌,樹起黨建“新形象”
連城聯社緊緊圍繞省聯社黨委“三個結合”工作部署,積極主動融入連城縣委“冠豸山下黨旗紅色”品牌創建工程,創新打造“冠豸山下·紅色農信黨旗紅”黨建品牌,讓黨旗在連城農信高高飄揚。
一是突出“黨委前置”。連城聯社堅定不移扛起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主體責任、制定完善連城聯社黨委前置研究討論重大經營管理事項清單和實施辦法,進一步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抓落實”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將黨的建設與公司治理同步謀劃,明確和落實好黨委研究討論作為理事會、經營層和社員代表大會的前置程序,確保聯社黨委的領導權和協調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二是突出“黨建領航”。連城聯社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和“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強化理論武裝水平提升,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員工學習中央、省委、省聯社黨委關于經濟、金融、三農方面的決策部署,深入學習思考新形勢、新政策,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奮力投入金融助力鄉村振興大業中。
三是突出“多社融合”。連城聯社深化“信用社、供銷社、合作社”多社融合發展機制,與共青團連城縣委、連城縣農業農村、連城縣供銷社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并積極以“益農信息社”為橋梁,提增融合點在農業生產銷售、農資購進分銷等方面信息提供量,切實發揮“黨建+”的優勢,與行政村、社區黨組織開展結對共建。
16個黨支部分別與團委、煙草、保險公司、行政村等黨支部簽訂共建協議,實現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頻共振,共同發展。
下沉服務力度,提升服務三農小微“新高度”
“別的銀行不愿意到我們這么偏僻的小山村,只有農信社不顧路途遙遠為我們提供上門服務。”談到連城農信“老鄉親”普惠金融服務隊,賴源鄉上村村民吳林茂不自覺的豎起大拇指。
老吳在村里種植毛竹,近期參加了縣里的毛竹密集化種植培訓,打算升級種植設備和購買育種,但是啟動資金不夠,正好連城農信“老鄉親”普惠金融服務隊的工作人員在村里開展駐村服務,了解到老吳的需求后,經過進一步調查,第一時間為期辦理了“惠林卡”,授信20萬元,解決了老吳技改啟動資金不足的難題。
這是連城農信“老鄉親”普惠金融服務隊日常服務的一幕。
為切實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米”,提升“三農”金融服務力度、深度和廣度,連城聯社充分利用龍巖市普惠金融改革實驗區建設政策,創新打造了一支具農信特色的“老鄉親”普惠金融服務隊,探索建立“5+3+2”工作機制(每周5個半天外出服務、每次外出服務3小時以上、每天加班2小時整理內務),“老鄉親”普惠金融服務隊致力于為廣大老鄉提供最貼心、最暖心、最及時的金融服務,大力開展普惠金融整村推進,開展農戶精準建檔、增戶擴面。截止2021年3月末,該聯社完成農戶信息精準建檔5.72萬戶,建檔面達86.02%,用信戶數2.84萬戶,農戶貸款覆蓋面達42.72%。創新金融產品,走出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新路子”
白鴨養殖產業是北團鎮的支柱產業,也是連城特色產業之一。村民江積輝在村委的帶動下,在北團鎮牛角垅養殖白鴨。由于白鴨養殖時間越長,其市場價值越高,前期喂養投入較大產出小,苦于資金不足,整日愁眉苦臉。
連城聯社金融助理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該情況,為其推薦“白鴨貸”特色產業貸。
在信用社的支持下,江積輝經過一番細心經營,養殖了3000只白鴨,年產白鴨蛋15萬枚,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連城是世界地瓜干之鄉、世界蘭花之鄉、中國白鴨之鄉。為助推“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特色產業發展格局,培育一批具有鮮明地域特征的特色農產品品牌,連城聯社立足連城資源稟賦特點,按照“一產業一信貸”模式,創新推出“金葉貸”、“紅薯貸”、“白鴨貸”、“生豬貸”等金融產品,有效助力當地特色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結合農村需要和實際特點,連城聯社對家庭健全、品德良好、有經營實體的農戶推出10萬元信用貸款的政策,推出助業貸、家庭信用貸等一系列助農惠民產品,進一步解決農民擔保難、融資難以及受疫情影響農戶的資金問題。截至3月末,該聯社共發放信用貸29705.69萬元,比年初增加1031.77萬元,增幅3.6%,比去年同期增加13262.86萬元,同比增加80.66%。
針對外出人員在外出地獲取金融服務難的問題,連城聯社創新推出“云e貸”,通過強化線上對接服務,簡化信貸手續,實行優惠利率等方式,提升外出群體服務水平,有效提升外出群體獲取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可得性和滿意度。截止目前,該聯社共辦理“云e貸”102筆,授信667萬元,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金融活水,激發鄉村振興更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