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當地小微企業提供全面、優質、高效的普惠金融服務,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及資金需求短、頻、急的問題,這是近年來吉林長春農商銀行建設“小微企業伙伴銀行”的明確市場定位。
2011年,長春農商銀行在吉林農信系統先行一步,成功引進了國際成熟的德國小微企業貸款技術,并運用于微貸工場。微貸工場的“場”就是作坊之意,主要突出服務對象是社會弱勢群體、草根階層這一特點和服務大眾這一目標。據微貸工場負責人介紹:“我們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個體工商戶、家庭作坊、小微企業等客戶群體,他們普遍資產規模比較小,無法提供有效的抵押物,貸款需求較為迫切。”
“掃街”式營銷獲客
《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近日來到了吉林省森工集團泉陽泉礦泉水代理商林國偉的經營場所,他告訴記者:“我們每天在長春市范圍送水80多噸,泉陽泉公司要求我們經銷商取貨必須提前打款絕對不能賒賬,我們有資金缺口想貸款,但沒有抵押物。還好趕上微貸工場客戶經理主動找到我,并在5天內發放了50萬元貸款,真是解決了燃眉之急。我們享受到這樣優質的服務已經三年了。”像林國偉這樣的客戶,就是長春農商銀行微貸工場客戶經理“掃街”來的客戶。
據介紹,經過7年時間的發展,該行微貸工場現有13個營銷團隊,員工99人,這些營銷團隊以該行13家網點為中心,向周邊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實行“掃街”式營銷。“我們每位客戶經理負責市區不同區域,拿著我行的宣傳畫冊和名片逐一排查問詢每個商戶及店鋪的資金需求情況。”該行相關負責人說,通過這樣的營銷模式,7年中,該行微貸工場事業部扶持小微企業、個體商戶、私營業主3萬余戶,累計發放貸款70余億元。截至2018年10月末,微貸工場貸款余額為17.18億元。
科技提升服務水平
一直以來,長春農商銀行微貸工場著力加大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扶持力度,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秉承“科技辦貸”、“陽光辦貸”和“綠色辦貸”的理念,致力于降低風險,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如今,信息技術和金融的深層融合不斷打破現有金融行業的邊界,金融科技正在以迅猛的勢頭重塑金融產業生態,深刻改變著金融服務的運作方式。“我行微貸工場順勢而為,加強科技力量支撐,以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為方向,以行內科技部門自行研發的‘微貸管理系統’手機端和電腦端為日常工作軟件,打造‘移動金融’,推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與金融服務深度融合,改變了傳統金融服務的模式與效率,有效解決小微企業經營用款‘短、頻、急’的問題,進而滿足業務的標準化、自動化、靈活及快捷化的要求。同時也可滿足使用者對風險控制要求、應急恢復要求、災難恢復要求、數據管理要求,為激發金融服務小微實體經濟的新動力,提供了強有力的系統保障。”微貸工場負責人如是說。
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始終是金融工作的重點。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金融業一些領域的風險隱患仍然突出,迫使長春農商銀行在業務中經常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為此,該行微貸工場明確要求定期進行業務合規性排查,明確案件風險防控責任,進一步增強實體經濟服務質效。通過加強對貸款準入制度,貸后管理制度,逾期處理實效等方面的業務培訓,提升員工素質,把防范化解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
為進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水平,該行還積極創新低成本、易推廣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使得更多人群受益。該行針對集中型市場、相同行業和相對穩定的商圈,分析共性特點,設計特色貸款產品,開展渠道業務,提高貸款的盡調和審批效率。該行突出“效率優于利率”原則,把握服務細節,從征信查詢和貸款審批、放款等方面提速,加強和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推動部門高效快速工作。
具體而言,該行提升了征信查詢時速。征信查詢實現客戶隨時提交隨時查詢,客戶經理將征信查詢材料通過微貸管理系統上傳,征信管理員實時查詢結果并回傳報告。客戶經理可在調查過程中直接參考征信報告,判斷客戶是否存在主觀不良信用記錄,從而判斷調查是否繼續進行,高效提升了信貸審核速度。同時優化了貸款審批流程。貸款審批由原有的當天上會當天審批優化為隨時上會隨時審批,客戶經理在客戶經營場所調查完信息第一時間上傳資料到微貸管理系統,貸審會見申請即審批,真正做到隨時隨地審批貸款。此外該行不斷完善后臺放款流程,增加服務人員協作配合能力,提高放款效率。從客戶經理進入調查、實時審批、后臺放款等協作流程化管理,真正實現信貸工場模式,現可實現抵押貸款T+1天簽訂合同并辦理抵押登記,無抵押貸款T+1天放款。
“我們力求將本土市場做深、做細、做透,合理把控風險,切實履行義務,為小微經營者提供優質科學的金融服務。”上述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