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過后,在吉林省舒蘭市環城街道雙龍村水庫,幸福家園養殖專業合作社帶頭人任德武掰著手指頭盤算開了:“咱家今年又從舒蘭農商銀行環城支行貸款120萬元,打算這幾天花50多萬元買回一些育肥黃牛,用20多萬元擴大林蛙養殖,剩下的50多萬元,我想把自己家往東南方向的20多坰林地連帶林下參資源買過來。”去年,任德武從環城支行貸了110萬元貸款,他僅在黃牛育肥上就凈賺30多萬元,在林蛙和養魚上又賺了30多萬元。一提到自己的養殖事業,任德武就忍不住對農商銀行豎大拇指。
上營鎮正陽村的李傳文最近也在雞場忙活著。李傳文是遠近有名的蛋雞養殖大戶,這些年在舒蘭農商銀行上營支行近60萬元的信貸資金支持下,他先后建起了4棟標準化雞舍,現在已經存欄3萬只,雞蛋銷售每年獲利都在50萬元左右。李傳文為人實成,雞蛋質量又好,到他家的客商都是提前預訂。
去年末,李傳文在政府和農商銀行的支持下,投資70多萬元,購進雞糞烘干設備,建起了4000多平方米的晾曬彩鋼大棚,用來加工有機肥。據了解,雞糞加工的有機肥每噸1000多元,以往不值錢的雞糞,現在成了搶手貨。說起現在的形勢,李傳文滿臉笑容:“現在國家政策好,農商銀行的資金支持還到位,這個時候要是不富起來那真就怨自己了。”
平安鎮金星村李學明在舒蘭農商銀行信貸資金的支持下,成立了有機水稻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有水田120多坰。合作社水稻選用的品種是稻花香,是東北三省大米中的極品,大米價格每斤一般都在20元以上,全部銷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供不應求。李學明家去年純收入30多萬元,難怪他逢人就說農商銀行的好。
走進平安鎮雙河村,一排排的豬舍傳出陣陣叫聲,一垛垛的水稻堆積如山,一棟棟雞舍整齊有序,靠著每年近千萬的信貸資金扶持的雙河村,已經催生出一批批種植大戶、養殖大戶,農村經濟總收入突破了千萬元大關。該村村支部書記尤雙印高興地說:“看著村里的變化,咱農商銀行功不可沒。”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鄉村振興,農商銀行先行。今年以來,為了讓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舒蘭農商銀行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在保證全市備春耕生產資金需求的基礎上,為專業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供全產業鏈的金融支持。截至目前,該行涉農貸款規模已經達到9.6億元,貸款戶的戶均收入已經突破3萬元大關,祖祖輩輩土里刨食兒的農民靠農業信貸資金確確實實栽下了“搖錢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