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季節的江淮大地,田野里到處機聲隆隆。《農村金融時報》記者日前在江蘇省靖江市紅光鎮新義村,遇到了剛從靖江農商銀行紅光支行辦好貸款回來的種糧大戶何建平,他對記者說:“‘種糧大戶貸款’真是幫了我的大忙。”
據悉,為了更好地滿足廣大農戶秋收秋種資金需求,江蘇省聯社及時組織全省農商銀行搶抓農時,踐行服務“三農”宗旨,對秋收、秋耕、秋種的資金需求主動跟進信貸服務。全省62家農商銀行多措并舉,為農戶送資金、送技術、送信息,幫助農戶順利開展“三秋”工作。
豐富信貸產品
原先從事公司農業種植管理等業務的何建平,前幾年回鄉流轉了300畝土地從事水稻、小麥種植業務,逐步擴大種植規模到2100多畝,成為靖江本地個體種植最大戶。“在我又愁又急的時候,多虧遇到了正在田間地頭走訪的農商銀行客戶經理,熱心地向我推薦了‘種糧大戶貸款’,利率又低、不用找擔保,還主動下來幫我辦理相關手續,20萬元農資款很快就到賬了!”
何建平口中的“種糧大戶貸款”,是靖江農商銀行為幫助種植規模超百畝的種糧大戶緩解農忙季節購買農藥、化肥、種子等資金難題,在高效農業貸的基礎上推出的新產品,統一由靖江市益農農資公司提供保證,解決農戶的擔保難題。截至9月末,該行涉農貸款余額94.67億元,較年初增加15.46%,共支持農戶9905戶。
據介紹,江蘇省農商銀行為滿足廣大農戶的普惠金融需求,確保不誤農時,把支持農民購買各類農機具、種子、農用物資作為信貸投放重點,對已有信貸產品重新整合,推出“農機貸”、“糧農增收貸”、“種糧大戶貸款”、“土地經營權抵押貸”等信貸產品,建立不同檔次的利率,全面滿足不同層次農戶的資金需求。盱眙農商銀行在此基礎上,還開發出“都梁E貸”、“都梁一家親”、“蝦稻蓮致富貸”等產品。在此基礎上,該行共走訪農戶3100余戶,建檔等2300戶,投放貸款2.33億元。
整合銷售渠道
為讓江蘇省各地的廣大農戶進一步放心賣糧、放心購農資,江蘇糧食主產地的各家農商銀行均按片區,由三農事業部組織轄區內糧食加工企業、農機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糧食經紀人、農資銷售門店代表召開座談會,從中了解不同對象的信貸需求,提供不同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
盱眙農商銀行董事長陳雷告訴記者,今年是盱眙全縣蝦稻共養米大面積上市的頭一年,因為“蝦稻米”質好價高,農戶希望有專門的加工企業幫忙收購。“我行將為被縣政府許可‘蝦稻米’加工的5家糧食企業單列信貸計劃,投放1.8億元支持企業加大收購農戶糧食力度,為‘蝦稻共生’這一富民產業注入一針強心劑。”
贛榆農商銀行今年也推出了“豐收貸”,這是為滿足轄區內收糧大戶收購糧食的資金需求而發放的臨時授信貸款。據介紹,“豐收貸”服務對象為在該行具有綜合授信額度且在該行服務轄區內從事糧食收購的客戶,覆蓋整個糧食收購旺季,滿足客戶季節性資金需求;采用保證、抵押、質押等方式進行授信,符合特定條件的還可采用信用方式授信。
完善支付網絡
隨著土地流轉的加快,有越來越多的中青年群體加入到種糧售糧隊伍中。為此,江蘇各糧食出產地農商銀行加快完善網絡支付方式,充分發揮布局廣、觸角深的優勢,提早對金融服務站機具進行優化,檢驗金融服務站機具功能是否正常,確保農民足不出村,便能享受到查詢、轉賬、購買農資等便捷的終端服務。
靖江、洪澤等農商銀行進一步加大手機銀行、網上銀行、POS機收單等電子化支付業務,為農民提供7×24小時的金融服務,并持續推進“農村金融綜合便民服務站”建設,改善農村地區支付結算環境,保證售糧資金及時送達農戶手中,用于再生產。同時,設立涉農補貼專柜,保證將國家的補貼及時發放到農戶手中。
為進一步改變鄉鎮支付環境,培養農戶非現金結算習慣,順應“互聯網+”發展形勢,各家農商銀行提前部署、強化聯動、做好考核,即時啟動秋糧收購非現金結算工作。同時,重點營銷基層糧管所、儲備庫、農村金融服務站、糧食經紀人、種糧大戶等客戶群體,加強此類客戶對該行非現金結算工作的配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