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發行江蘇海安市支行積極探索產業扶貧和金融扶貧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徑,以特色農業、特色產業為依托,發揮產業扶貧優勢,通過“扶產業”激活貧困地區脫貧內生動力。他們創新扶持江蘇鑫緣集團和江蘇中洋集團兩種精準扶貧模式,依托強有力的市場主體,圍繞“農發行+市場主體(企業)+專業合作社+貧困農戶”“四位一體”進行運作,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增收。
“全國產業扶貧單位”江蘇鑫緣集團公司,多年前就在國家級貧困縣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投資建立廣西江緣繭絲綢有限公司,培育和發展當地的繭絲綢產業。目前,環江縣桑園種植面積達14萬多畝,使當地8萬戶蠶農從中受益,并解決了該縣1200多戶貧困農民穩定就業。為繼續擴大扶貧成效,廣西江緣繭絲綢有限公司繼續帶動當地貧困戶蠶農種桑養蠶,盡快脫貧致富。
農發行海安市支行在接到其母公司江蘇鑫緣集團公司流動資金扶貧貸款申請,用于向環江縣當地貧困戶蠶農收購蠶繭的報告后,明確履行國家扶貧攻堅政策,及時組織人員盡職調查。最終,該支行于2017年3月下旬向江蘇鑫緣集團公司成功投放首筆產業化龍頭企業絲麻短期流動資金扶貧貸款1000萬元,有力推動了企業扶貧工作的落實,惠及環江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1150人。
海安市支行該筆貸款的投放,使環江縣貧困人口平均每年可支配收入比以前增加2860元,有力帶動了環江縣蠶農養蠶致富、人口就業脫貧和地方經濟的長足發展。該支行在投放流動資金扶貧貸款支持企業精準扶貧的工作中開創了全省先河,將繼續復制推廣“鑫緣模式”。
江蘇中洋集團公司以總部基地為核心,輻射全國建立養殖基地。目前已建有中洋廣東江門基地、湖北宜昌基地。該公司在農發行海安市支行的支持下,正計劃對國家級貧困縣云南省紅河州紅河縣進行產業合作扶貧,擬在紅河縣新建河豚魚養殖基地。該基地占地800畝,新建魚塘80個,可解決當地貧困戶100人就業,建成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8000萬元,年上繳稅收100萬元。通過產業合作,公司將帶動當地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漸成獨特的“中洋模式”。
同時,在農發行海安市支行的支持下,兩家企業還將加大對農發行總行定點扶貧縣廣西隆林縣的幫扶。據悉,該支行與貸款企業溝通協調,介紹基本情況、招商引資政策等情況,促成江蘇鑫緣繭集團公司和江蘇中洋集團公司于9月27日赴隆林參加扶貧工作會議,爭取為定點扶貧縣早日脫貧摘帽注入新的希望和不竭動力。
“鑫緣模式”和“中洋模式”促使農發行延伸金融服務觸角,既解決了貧困農戶分散、貧困地域偏遠等問題,又打造出措施更精準、結構更優化、業態更合理的金融扶貧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