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名“失地農民”,到小有名氣的創業者,再到獲得“全國優秀就業創業個人”表彰,云南保山市昌寧縣的農民創業者陳義貴正成為越來越多創業者學習的榜樣。“在我創辦核桃加工項目最艱難時,是農信社發放的5萬元‘貸免扶補’創業小額貸款幫我度過了難關。”回憶起當初創業的經歷陳義貴感激地說。
陳義貴只是千千萬萬創業者的一個縮影。對于廣大創業者來說,充足的資金保障是創業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而創業之初,在缺少抵押擔保的情況下,很難獲得金融機構的青睞。金融機構如何破解創業者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云南農信探索出一條金融支持創業的途徑。
當前,在“雙創”政策的激勵下,云南農信社持續加大對創業者的金融支持力度,僅2018年1至8月,全省農信社就為4.07萬名創業者發放“貸免扶補”創業小額貸款40.17億元,已完成全年5萬戶計劃任務的81.4%,為眾多的創業者托起了“創業夢”。
破解創業融資難題
陳義貴的家居住在集鎮附近,懷揣創業夢想的他,從昌寧縣大力發展泡核桃種植產業中發現了商機,決定從事核桃加工項目。他用多方籌措的15萬元資金,建起了占地500平方米的廠房,添置了部分機器,創辦起了核桃加工廠。然而沒過多久,陳義貴前期投入的資金已消耗殆盡,沒有了流動資金,原料進不來,創業項目面臨停產的危險。
“在最困難的關頭,我得知政府開始實施‘貸免扶補’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創業者提供創業扶持,我當時馬上到縣就業部門咨詢,并遞交了創業貸款申請材料。”陳義貴說,經過審查,農信社向他發放了5萬元“貸免扶補”創業小額貸款,縣勞動就業部門還為他配備了創業導師對其進行跟蹤服務。
在農信社創業貸款的支持下,再加上創業導師的悉心指導,陳義貴的核桃加工生意越來越好,規模逐步擴大,已發展為年加工核桃400噸,年純收入達13萬元,帶動周邊100多人就業,成為昌寧縣泡核桃加工產業的佼佼者。
創業者融資難,一個關鍵的問題是缺乏有效的抵押物。而“貸免扶補”創業小額貸款不需要創業者提供抵押物,有效緩解了創業之初資金匱乏的難題,其政策措施受到廣大創業者的擁護和歡迎,既有效緩解了就業壓力,又帶動了全省小微經濟發展。
銀政攜手辦好惠民實事
為鼓勵大眾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云南省政府從2009年開始推行“貸免扶補”政策,全省各級政府和有關單位、金融機構(農信社)為首次在云南省自主創業的創業人員提供貸款支持、稅費減免、創業服務、資金補助等方面的扶持措施。
據統計,10年來,“貸免扶補”這項惠民政策已累計扶持50.76萬名創業者,帶動150萬人實現就業。同時,創業人員申請的“貸免扶補”創業小額貸款,由財政部門給予貼息。
2018年度的“貸免扶補”創業小額貸款工作再次被云南省政府列為當年“10件惠民實事”之一。為全力做好這項惠民實事,云南省聯社專門印發了《省聯社關于下達2018年“貸免扶補”創業小額貸款額度的通知》,要求全省各級農信社按照穩健有序的推進原則,積極與當地政府、財政、就業經辦機構和各承辦單位溝通,盡快完成全年計劃。同時,云南省聯社還及時轉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創業小額貸款財政貼息工作的通知》,對“貸免扶補”創業小額貸款的工作要求進行了規范和調整,促進“貸免扶補”創業小額貸款工作合規、有序開展。
為持續開展好“貸免扶補”創業小額貸款工作,云南省聯社還多次在省人社廳、省工商聯、省婦聯、團省委組織各承辦單位在昆明、楚雄、保山、普洱等地舉行的業務培訓上進行“貸免扶補”創業小額貸款信貸政策和業務講解。云南省聯社還與省財政廳、省就業局一道前往普洱、玉溪等地進行專項調研,了解情況、查找問題、開展指導。這一系列的業務培訓和調研指導,為“貸免扶補”創業小額貸款合規有序發放奠定了良好基礎。
三級聯動合力推進
近年來,云南省聯社高度重視“貸免扶補”創業小額貸款工作,通過省、州(市)、縣(市、區)農信社三級聯動,采取多種措施合力推進該項工作。省聯社將“貸免扶補”完成進度納入年度經營管理考核體系,形成有效獎懲機制。同時,在昆明等地專設了小微貸中心,專項開展“貸免扶補”創業小額貸款業務,形成專設部門、專人管理、高效運作的良好狀態。此外,全省大部分基層農信社為“貸免扶補”貸款開辟綠色通道,下放審批權限至營業網點,限時辦結,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貸免扶補”創業小額貸款開展過程中,云南農信社不斷總結經驗,扎實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據了解,云南省“貸免扶補”創業小額貸款工作經過多年實踐,已成為全國多個省(市、自治區)學習的典范,并榮獲首屆中國農村金融品牌價值榜十大品牌創新產品和2011年最佳微型創業金融產品創新獎。2012年,云南省聯社也因該產品被國務院評為“全國就業先進企業”。
“云南農信社2018年將繼續努力,與各承辦單位積極配合,并將‘貸免扶補’創業小額貸款這項工作不斷推進和優化,切實為廣大創業者提供急需的信貸資金支持。”云南省聯社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