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行的‘惠農e貸’既方便又快捷,真是幫了我大忙。”家住遼寧省盤錦市唐家鄉代家村的農民于同山這樣說。
近年來,農行遼寧分行結合“三農”金融需求,將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當做一項重點工作,大力拓展“惠農e貸”和“惠農e商”等互聯網金融業務,豐富了農村金融的支付渠道,方便了農民作業生活。
今年上半年,農行遼寧分行轄內13家二級分行全部開辦了“惠農e貸”業務,累計發放“惠農e貸”2675筆,金額2.31億元。累計建立“惠農通”服務點1.09萬個,其中,上線“惠農e商”平臺9202個,占比84.07%;上線靜態聚合碼9251個,占比84.52%。同時,農行遼寧分行還與政府和電商聯合建立“益農信息社”7810個。自2017年至今年上半年,該分行“惠農通”服務點交易量達到702億元,互聯網金融服務效果顯著。
引入“白名單” 推進“快農貸”
去年9月末,代家村的肉鴨養殖戶于同山成為農行遼寧分行開辦“惠農e貸”業務后的首個受益者。貸款審批通過之后,于同山在自助設備上只用了幾分鐘時間便將5萬元貸款劃到自己賬戶,如此快捷的貸款方式讓他感到驚喜。同時,于同山還選擇了循環再使用的貸款方式,他可以根據需要,隨借隨還。“有了這筆貸款,再也不用高價去賒飼料了。”他掰著指頭算了一筆賬:一年養7批鴨,每批6000只,需要飼料200噸,這5萬元貸款不僅幫他解決了購飼料資金難題,每年還可節省成本2萬元。
“惠農e貸”被百姓稱為“快農貸”,是農行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通過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為農戶創新推出的貸款品種,從貸款申請、審查、審批到發放,各個環節均通過大數據分析后自動進行,具有在線化、無擔保、利率低、放貸快等特點。“我們積極和政府有關部門對接,在確定客戶白名單的基礎上,既可以辦理‘惠農e貸’也可辦理其他金融業務,有效提升了效率。”農行遼寧盤錦市分行行長宋再明說。
為了嚴把數據質量關,農行遼寧盤錦大洼支行根據村鎮點多面廣的特點,采取整鄉整村推進方法,逐村逐戶實地考察,加強數據來源管理,確保農戶基礎數據真實準確。截至6月末,大洼支行累計已發放“惠農e貸”657筆、資金4894萬元。
培育“服務點” 提升便利化
“農民不出村就能查詢賬戶、轉賬匯款、小額現金取款、繳交電話費、發布供求信息。”在遼寧錦州北鎮市廖屯鎮腰鴨臺村經營超市的祝鐵鋼說,“特別是今年上線的‘惠農e商’平臺和‘聚合碼’,不僅解決了我的庫存積壓問題,避免了商品過期造成的浪費,還方便了收付款,超市的很多交易不需要現金了,越來越方便。”2012年,農行北鎮支行在他的超市設立“惠農通”服務點,他見證了農行服務點設備和管理從轉賬電話到壁掛式查詢機,再到益農信息平臺,現在上線“惠農e商”平臺等一系列金融服務升級的過程。農行的農村金融服務已經逐步實現了“一體化”、“信息化”、“便民化”,農民足不出村便可享受到現代化互聯網金融服務。
近年來,農行北鎮支行順應互聯網、移動支付等發展趨勢,將互聯網服務“三農”作為全轄工作重點,全力推進支付渠道智能化升級,改善農村地區支付服務環境。該支行加強了支付體系建設,推廣掌上銀行、網上銀行、ATM“刷臉”取款,將“惠農e商”平臺、“惠農e付”支付結算等線上一體化金融服務平臺引入鄉村,逐步完成了“惠農通”服務點的升級,延伸了互聯網金融服務觸角,使農村百姓切實體驗到移動支付帶來的便利。
截至6月底,農行北鎮支行共設立惠農服務點300個,行政村覆蓋面達到100%,建立“惠農e商”平臺1836個,發展“聚合碼”商戶365個。累計發放惠農卡11.2萬張,月均交易量達到2.5萬筆,金額1356萬元,移動端支付交易筆數占比達到68.51%。
農行遼寧分行通過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提升,有力推動了農村金融支付向移動化、場景化、電子化方向發展,受到群眾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