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支持“三農”,提高農村金融服務的可得性、便利性,山東陽谷農商銀行在實踐中不斷彰顯自己的特色,立足“三大銀行”戰略,扎根鄉土,深耕細作,努力成為踐行普惠金融的扛大旗者,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力行。
鄉村振興首先是產業振興,難點是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因此,該行以加大信貸資源供給為抓手,將更多資金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一是“網格管理+整村授信”,擴大資金覆蓋面。截至7月末,該行已在系統中為全縣20余萬家庭建檔立卡,為80余萬居民建立基本服務信息檔案;已建設完成規范化網格936個,收集整理各類金融需求3.2萬余份。二是大力推廣“一卡+一手機”辦貸,提高村民資金使用便捷性。截至7月末,“信e貸”入庫3255戶,用信1665戶,金額4408萬元。三是打造特色信貸服務,提高資金服務的針對性。目前,已發放助農貸款9820萬元,支持或改造新式大棚563個。并相繼推出“優秀共產黨員貸款”、“五好家庭貸款”、“致富帶頭人貸款”等產品,為鄉村振興量身定做信貸產品。針對鄉鎮特色產業,該行以農產品品牌提升為導向,立足各鄉鎮資源特點,推動農區特色產業升級,幫助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創業,帶動地方產業做大做強。
鄉村振興離不開良好的金融環境。該行緊緊圍繞農村金融的薄弱環節,打造“零距離”式金融服務,不斷提高服務的深度和廣度。
該行將金融服務從“最后一公里”推進到“最后一步”。截至7月末,已實現每三個行政村擁有一臺支持電費繳納的農金通,建設離行式自助服務點15處,布放農金通394臺,自助設備17臺。同時實現便民服務農區“全覆蓋”,目前,該行已開通20余項便民服務。該行還在全縣篩選70個“樣板村”,18名支行行長掛職鄉鎮(街道)副職,70名客戶經理兼任村長助理,作為各項業務增戶擴面的典型,組織重點走訪、重點營銷、重點公關,做到“四個全覆蓋”。
農村地區作為農商銀行賴以發展的基礎,支持鄉村振興更是責任和使命,該行大力弘揚“挎包精神”,履行“服務三農”的社會責任。其中,該行開展了“紅馬甲為民服務”活動,共成立45個“紅馬甲”服務隊,累計開展各類宣傳活動360余次,提供上門服務3700余次,贏得農民客戶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