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云南南澗縣南澗鎮東涌村的村委會里,南澗農信社用三張辦公桌、一部移動營銷終端、一臺復印機就支起了一座“流動銀行”,把小額扶貧貸款業務搬到了鄉村,實行“一站式”服務,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申請小額扶貧貸款一次辦結。
“流動銀行”到基層
“南澗農信社發放的扶貧小額貸款免擔保、貼利息,隨用隨貸。我在南澗農信社5萬元小額扶貧貸款的支持下,現在種植有蔬菜3畝、甘蔗4畝,還養殖有肉牛7、8頭。” 東涌村村民羅榮說道。
今年以來,為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戶申請貸款遇到的諸多困難和問題,南澗農信社創新小額扶貧貸款發放模式,以“流動銀行”的方式,讓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家門口就可以辦理相關業務,實現金融扶貧全覆蓋。
家住無量山鎮發達村的貧困戶李新占也表示:“現在農信社的金融扶貧政策就是好,以前貧困戶想干點事,苦于缺乏資金, 脫貧致富門路少,現在農信社發放扶貧貸款到家門口了。”
據南澗農信社一位負責人介紹,在小額扶貧貸款申貸集中攻堅期,南澗農信社還和村委會、駐村扶貧工作隊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一線干部成為了金融扶貧工作隊員。大家業務上互補,工作上互助,生活上互幫,人力資源得到最大程度整合,工作效力得到有效提升,讓建檔立卡貧困戶得到最大實惠。
“過去,農信社一個客戶經理一天只能辦理7、8戶小額扶貧貸款,新模式推開后,一天就可以辦結60至70戶小額扶貧貸款。”上述負責人說道。
談到扶貧工作,南澗農信社理事長王永鑫說:“南澗農信社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建檔立卡貧困戶扶貧小額信貸全覆蓋的目標,充分發揮農村金融主力軍的作用,用‘五個轉變’加大信貸支持力度,讓貧困戶精準獲貸、便捷獲貸。一是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的轉變,對建檔立卡貧困戶貸款特事特辦;二是信貸業務員由營業員式服務向推銷員式服務轉變,主動上門辦理業務;三是辦理業務由 ‘單槍匹馬’向團隊協同合作轉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四是績效考核由綜合考核向新增扶貧專項考核轉變,增強扶貧擔當意識;五是跟蹤問效方式由常規信貸檢查向從嚴問責轉變,對完不成金融扶貧的網點由縣聯社紀委誡勉談話。”
據了解,目前南澗農信社累計發放扶貧小額貸款7016戶,共計3.22億元。
創新信貸方式
在扶貧攻堅工作中,南澗農信社按照“菜單農戶點、處方基層開、資金銀行貸、利息政府給”的思路,創新信貸服務方式,有力助推了全縣脫貧攻堅工作。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南澗縣財政拿出2000萬元資金,建立財政扶貧貸款風險擔保基金,在全州率先推廣“產業貸”和“安居貸”兩個專項貸款,堅持“精準扶持、風險共擔、誠信引導、風險控制”的危房改造原則,實行全貼息、全風險防控。貸款發生逾期的,由農信社和鄉鎮村(組)聯合催收,經催收仍未收回的損失部分,由農信社承擔20%,財政扶貧貸款風險基金代償80%。
據悉,“產業貸”和“安居貸”是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量身定制的金融產品,具有多個優點。
一是貸款對象的突破,建檔立卡貧困戶由于受償還能力、信用記錄等影響,存在借款難的問題。“產業貸”、“安居貸”通過降低門檻,使貧困戶可以從農信社貸到所需資金。二是貸款額度的突破,即對原來只能貸到一兩萬元貸款的貧困戶,根據本戶意愿、基層扶貧工作人員的調查和鄉(鎮)政府的審批,可以貸到最高5萬元的貸款。三是制度流程的突破,“產業貸”和“安居貸”由村(組)、基層扶貧工作人員進行貸前調查,農信社負責審批貸款主體資格,分工合作,簡化流程,加快了貸款發放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