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正是龍蝦上市的季節,看著一箱箱的龍蝦被銷往各大飯店,江蘇靖江市大覺鎮的龍蝦養殖戶徐冬心里甭提有多高興了。他告訴《農村金融時報》記者:“現在有了‘農擔貸’的好政策,憑借家庭信用,就獲得了10萬元的資金,真為紅紅火火辦農場增加信心呢!”
可就在一個多月前,龍蝦進入快速生長期,飼料費日漸增長,每天飼料費近千元,讓徐冬很為難,向親戚朋友借又怕被拒絕,減少飼料投放等于遏制龍蝦生長。靖江農商銀行大覺支行客戶經理郁明軍在走訪時及時了解了他的資金困境,推薦其使用“農擔貸”。很快,徐冬就獲得了10萬元的低息信用貸款,解了經營旺季的燃眉之急。
構建涉農貸款新機制
“自10年前從部隊轉業回來,我開始創業做家庭農場,養豬、養蝦,一路的發展都得到了農商銀行的關心和幫助,因為沒有合適的擔保,他們就從1萬元、2萬元的小額貸款,慢慢支持我擴大生產、引進新的養殖技術。”徐冬不無感慨地說。如今,在農商銀行的支持下,徐冬家庭農場養的生豬已經實現了訂單養殖,年出欄在300頭左右;龍蝦從去年開始盈利,預計今年的產量超1萬斤。“農擔貸”更是為他的家庭農場錦上添花。
記者了解到,徐冬說的“農擔貸”,是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向銀行申請融資時,由江蘇省農業信貸擔保公司以信用擔保的方式在授信額度范圍內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融資擔保,從而保障銀行債權實現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連續經營的一種財政和金融協同支農方式。該業務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產業鏈延伸的一二三產業、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創新項目等為主要服務對象。
為進一步豐富“三農”貸款擔保體系,2017年12月,江蘇省聯社與江蘇省農業信貸擔保公司簽訂擔保合作協議。在江蘇省聯社的統一牽頭下,江蘇各家農商銀行與江蘇省農業信貸擔保公司正式建立合作關系,通過建立共擔風險、合作共贏、財政金融協同支持“三農”發展的新機制,推出了“農擔貸”產品,攜手為“三農”客戶提供更為便利的優質金融服務。
據江蘇省聯社有關負責人介紹,面向轄區“三農”客戶,圍繞“三農”金融需求,三方將依托“農擔貸”,共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普惠金融發展。通過該產品,項目好但暫無符合辦貸要求的擔保的客戶,可由省農擔公司提供擔保,有效緩解客戶因擔保不足制約貸款的難題。
“農擔貸”在貸款額度上,主要依據客戶信用程度、經營項目及擔保情況進行確定,單戶貸款余額一般控制在10-200萬元之間,對大型的農業龍頭企業,金額可達300萬元。在貸款期限上,充分考慮農業生產、項目的周期性特點,授信期限最長可放寬至3年。
此外,該產品在貸款利率上也給予了優惠。針對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用途為種糧且貸款額度不超過100萬元,貸款利率在人民銀行同期同檔次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10%;其它涉農第二、三產業及其它類客戶,貸款利率在人民銀行同期同檔次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20%,低于普通商業貸款利率,極大減輕了貸款客戶的資金成本壓力。
多舉并措推廣“農擔貸”
為全面推廣“農擔貸”產品,江蘇省聯社加強交流合作,組織各家農商銀行積極與江蘇省農業信貸擔保公司對接,洽談具體合作事宜;加強培訓學習,組織各家農商銀行領導班子成員和信貸管理部、三農事業部、小微事業部、公司業務部相關人員,參加省聯社組織的視頻培訓。
各家農商銀行高度重視此項工作,通過信貸例會,積極組織客戶經理熟練掌握“農擔貸”相關政策以及業務辦理流程;加強全面營銷,要求客戶經理既要深入農戶推廣好政策,也要詳細了解農戶種、養殖生產情況、資金需求情況,切實防控好風險。同時,合作雙方就擔保方式、擔保費率、協作流程等進行了溝通,并實地對申請貸款農戶進行走訪。
為進一步構建財政金融協同支持“三農”發展新機制,不斷豐富“三農”貸款擔保體系,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普惠金融發展,沛縣、海門、江都等地農商銀行日前也先后成功發放首筆“農擔貸”貸款。沛縣獲得首筆“農擔貸”的是沛縣張莊鎮一糧食種植大戶,款項主要用于購買種子和農機具等農業設備,滿足其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需求。
海門農商銀行今年也成功發放了首筆農擔貸300萬元,南通順星農副產品有限公司成為首個受益者。該公司是傳統的小型農業企業,主要收購當季蔬菜,反季銷售。春節剛過,企業就忙著向當地菜農收購青菜芯、碗豆等當季蔬菜。由于向散戶收購農副產品都是現金交易,無法賒欠,同時企業冷庫中大量的蔬菜未到時節,不能及時賣出變現,導致企業流動資金產生壓力,急需貸款,卻苦于無法提供銀行認可的擔保措施。
海門農商銀行客戶經理朱勁松了解到企業這一困難后,立刻向行領導匯報,并與省農擔公司取得聯系,當天就把農擔公司所需資料收集齊全后快遞至南京,省農擔公司風理管理部門審議后同意為該企業擔保300萬元,解了企業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