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針對人們對餐桌上的食品需求不斷變化的新形勢,農行江蘇分行瞄準“綠色有機”這一概念,積極發揮信貸杠桿作用,大力支持江蘇水稻生產,使當地的水稻生產朝著有機、綠色、無污染方向發展,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得到保障,受到了稻農和市民的廣泛贊譽。
金香溢生產的“銀鑲玉”
金香溢農機合作社,地處蘇州相城區。這家合作社生產的大米顆粒飽滿,粒粒大米就象晶瑩剔透的珍珠一樣,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銀鑲玉”,供不應求,每年所產的1000噸大米在長三角地區受歡迎。
談起生產的優質大米,這家合作社理事長朱偉琪表示,農行的支持是合作社生產出好大米的重要原因。
據朱偉琪介紹,合作社為周邊1.1萬畝農田提供從播種育秧、機耕機插到烘干加工的全程機械化服務,探索形成了訂單式服務、托管式服務和復制家庭農場,提供全方位、低成本、高效便利的生產經營服務模式,帶動了望亭鎮及周邊地區,乃至相城區的農業機械化和現代化發展,使相城區農業機械化率達到95%以上,極大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力。
每當在發展過程中遇到資金緊張的難題,正是農行先后支持了3000多萬元貸款,這一“雪中送炭”之舉使合作社駛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稻花田里的旅游莊園
初夏,水稻插秧時節,位于風景秀麗的茅山腳下的江蘇一號農場科技公司,前來休閑的人們不僅能夠品嘗到江鮮美食,還可以欣賞稻田的田園風光,享受“農家樂”的健康之旅。
據了解,江蘇一號農場科技公司擁有2100畝土地,主要種植水稻、有機蔬菜、水果等有機農產品。其中有機大米每公斤售價高達40元,很受長三角地區高端人群歡迎。
公司創始人姜方俊介紹,與普通農作物相比,有機農作物的投入成本高,大約比普通農作物投入要高出3倍左右,投資力度大,加上土地流轉、搭建銷售平臺等,靠自籌資金很困難。
在公司發展壯大的關鍵時刻,農行金壇支行發放3100萬元貸款,解了公司發展的燃眉之急,去年還成功在新三板掛牌。
積極破解“三農”融資難,擇優扶持涉農上市公司,助力現代農業,帶動鄉村振興正是農行業務的發展重點。如今,一號農場建立起了加工配送體系,同時還把產業向旅游休閑方向進行了延伸。公司開辦的酒店開業不到兩年,接待游客已超10萬人,順利實現了一二三產融合,解決當地就業150余人。
金獎優質米的金融故事
洪澤湖邊的盱眙縣,以生產小龍蝦聞名,小龍蝦個大、飽滿、味鮮,廣受市場歡迎。
近年來,當地利用小龍蝦在水中生長、活動的特性,在稻田里養殖小龍蝦,“蝦稻共生、效益同增”,稻田實現了綠色有機,一舉多得。
農行盱眙縣支行以稻米加工企業、“蝦稻共作”為重點服務對象,先后為10家新型農業主體發放貸款3600多萬元,受到了稻農的歡迎。當地示范戶胡瀟的500畝稻田采用這一模式后,改變了傳統的麥稻輪作方式,提升了稻米品質,生產加工的大米被稱之為“龍蝦米”,晶瑩剔透,味道甘甜、回味悠長,最大程度保留大米的營養成分,當年實現利潤150萬元。
就這樣,農行江蘇分行精準對接縣域產業需求,推動特色農業做大做強,將資源優勢做成富民產業。今年盱眙縣實施“三鎮一鄉”蝦稻田改造工程,整理流轉土地4.46萬畝,可生產全國金獎優質“龍蝦米”20萬噸,進一步滿足居民對高質量優質生態農產品的需求。
淮安分行及時授信3.5億元,首期貸款1.3億元巳投放到位,有效推進了 “蝦稻共生”新模式快速發展。盱眙縣農委副主任殷守防說:“龍蝦共生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產出的龍蝦和稻米是真正綠色生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