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市鄖陽區是國家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國家級貧困縣,也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和全省深度貧困縣之一。
鄖縣農商銀行積極響應國家實施精準扶貧的政策號召,把金融精準扶貧作為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用實際行動展現了幫助貧困人口精準脫貧的決心,為農村貧困人口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服務,踐行“普惠百姓,幫貧扶困”的社會責任。
精準規劃“新點子”
“多虧了農商銀行幫扶工作組的走訪調研,幫我們村找到了窮的根源,為我們村制定了發展規劃。”劉洞鎮駱莊村支部書記岳發利說。
劉洞鎮駱莊村是鄖縣農商銀行的精準幫扶結對村,有貧困戶126戶、473人。“剛來村里的時候,沒想到村里的經濟條件這么差。經過挨家挨戶走訪,我們發現,造成駱莊村貧困的主要原因是農業生產結構單一,農民增收無抓手。”鄖縣農商銀行副行長、幫扶工作組組長童 告訴記者。
針對這種情況,2016年1月,鄖縣農商銀行幫扶工作組根據當地實際,梳理出貧困戶發展致富的可行性措施,制定了在3年內實施3大主項目、18個子項目的發展規劃。其中有3個產業發展項目,即發展以柴胡為主的中藥材800畝、油橄欖基地300畝、核桃基地400畝。
兩年多來,鄖縣農商銀行共爭取扶貧資金750萬元,幫助駱莊村貧困戶種植柴胡700畝、核桃500畝,治理河道500米,修建通村公路2公里,硬化機耕路路面8公里,安裝93盞路燈,整理土地1200畝,幫助89戶貧困戶舊房換新房。如今,駱莊村126戶貧困戶已全部實現脫貧。鄖縣農商銀行的幫扶工作受到鄉、村干部及廣大百姓的交口稱贊。
駱莊村是鄖縣農商銀行精準扶貧的縮影。為增強產業扶貧“造血功能”,該行通過產業扶貧貸款資金扶持種植業、養殖業等優勢特色產業,實現戶戶有增收項目,有力地推動了群眾脫貧致富。
鼓起農戶“錢袋子”
“兩年生丹參畝產可達到6000斤,市場價可賣到每斤1.5元,每年可凈賺4500元左右。我種了12畝地,不出兩年就可以掙到5萬多元,比原來種莊稼劃算多了。”說起自己的新生意,劉洞鎮廟坪村村民張明均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在劉洞鎮廟坪村,共有67戶像張明均這樣的貧困戶在農商銀行的支持下開始種植中藥材,目前全村的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到600畝以上。
隨著金融扶貧工作的深入推進,鄖縣農商銀行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和“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要求,對產業進行精準幫扶,抓住產業扶貧的牛鼻子,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幫扶,闖出了金融精準扶貧新路子。
為加大對貧困戶和脫貧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從2016年起,鄖縣農商銀行每年安排3億元貸款投放到精準扶貧領域。目前,鄖縣農商銀行已發放扶貧貸款7.27億元,扶持60個重點村、5.37萬戶貧困戶新發展蔬菜、核桃、養牛、香菇等特色產業基地100萬畝,戶均增收3萬元以上,有力地推動了群眾脫貧致富。
與此同時,鄖縣農商銀行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積極探索金融支持成熟綠色產業、成熟專業合作社、成熟龍頭企業、成熟能人大戶牽手貧困戶“4+”的產業精準扶貧新模式。目前,該行已通過此種模式助力1.65萬名貧困人口走上脫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