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全省空氣質量6項污染物平均濃度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全省空氣質量實現連續3年穩定達標。”這是近期廣東生態環境保護交出的漂亮答卷。
在廣東省悉心呵護“廣東藍”的過程中,農行廣東分行優化調整信貸結構,堅持創新驅動,實現金融資源向生態環保產業和項目轉移,助推生態文明建設。截至3月末,該分行綠色金融貸款余額276億元,比年初增長近16%。
調整信貸結構 做好“加減法”
加法是促進經濟轉型的“助推器”。農行廣東分行細分綠色行業類別,對符合國家政策的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農業、綠色建筑、區域污染防治、工業節能節水、資源循環利用等重點領域傾斜信貸資源,大力支持綠色、低碳和循環經濟項目。近兩年,該分行先后向南方電網光伏發電、珠三角城際(城市)軌道、廣州水投污水處理、深圳抽水蓄能電站等項目投放貸款近120億元。
在梅州市五華縣,有一個30MWP的地面光伏發電項目。放眼望去,一排排具有金屬光澤的發電板排列有序,格外引人注目。這是目前廣東唯一一個集中開發的光伏項目,無噪聲、無污染、無需消耗燃料,環保節能功效明顯。據了解,項目建成后,年發電量將達3347萬度,可為廣東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電力保障。
對于農行廣東分行對項目的支持,南方電網有關負責人說:“這是一個具有創新價值、能夠帶來生態效益的好項目,農行在關鍵時刻提供1.9億元貸款,確保了項目順利實施。”
減法是經濟穩健發展的“潤滑劑”。為助推廣東高質量發展,農行廣東分行加強“兩高一剩”貸款管理,并在棚戶區改造、重大新設化工等項目上引入社會風險防范機制,嚴守環保底線,真正使“做減法”產生“正能量”。
堅持創新驅動 爭做“先行者”
去年7月,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落戶廣州花都區,這是華南地區唯一一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對廣州、廣東乃整個華南地區具有重大意義。
政策一落地,農行廣東分行就積極調整營業網點布局,加快在花都區綠色金融街、綠色產業區內設立服務機構,以更好地對接綠色企業和項目。目前,該分行已與實驗區所在的花都區人民政府、廣東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了“政銀保(擔)”創新產品,可為試驗區內綠色投資者和項目提供貼身的信貸支持。
為支持綠色科創型企業發展,農行廣東分行通過知識產權、股權以及林權質押等新型擔保方式,幫助其解決“無房產抵押、融資難”等問題,使他們健康發展。
除了傳統的信貸項目,農行廣東分行還積極參與綠色發展基金的設立,不斷將資金業務投向綠色債券,支持在綠色產業中引入PPP模式,將節能減排降碳、環保和其他綠色項目與高收益的項目捆綁運作,發揮資金的最大效用。目前,該分行共參與投資了廣東省鐵路發展基金、廣州越秀集團有限公司綠色中期票據兩個綠色金融項目,余額達51億元,專項用于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等項目。
助建宜居家園 打造“桃花源”
為助力現代城市建設,農行廣東分行在加大對珠三角城市基礎設施及交通、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的同時,持續擴大對林業、農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環境整治及污水處理等領域的信貸支持,累計發放貸款超15億元。
惠州位于珠三角東部城市群,被譽為現代城市中的“桃花源”。走在惠州的小西湖邊,樹木蔥籠、碧波蕩漾,清風撲面而來。惠州西湖水質的改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惠州市梅湖水質凈化中心的保障,這是惠州乃至粵東片區最大的污水處理項目,承擔著惠城區江南、橋東、火車西站等7個區域的污水排放,服務面積188平方公里,服務人口81萬人,規劃總處理量30萬噸/日。
近年來,農行廣東分行加大在惠州的信貸投放力度。截至目前,該分行已向惠州市梅湖水質凈化中心一、二、三期工程發放6.1億元固定資產貸款,為提升惠州打造美麗生態家園注入了金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