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近年來,浙江黃巖農合行以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著力點,把精準扶貧專項貸款用在“刀刃”上,以強大的金融支撐撬動扶貧攻堅。
專項扶貧模式持續發力
針對黃巖區“農業外拓”的實際,該行以4萬多瓜農為服務對象,量身定制“鄉情通”貸款,著力解決廣大瓜農“創業地難貸款、居住地貸款難”的兩難問題。截至2017年末,該行共為5224戶瓜農發放貸款5.36億元。
“通過這些年的金融扶持,群眾的腰包普遍鼓了起來,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房子建起來,還建得很漂亮。”黃巖農合行董事長羅洋明說。
該行還整合資源,深入實施小額低息、貼息貸款、創業貸款、失土農民養老保險貸款、水庫移民貸款等專項扶貧模式。截至2017年末,該行已為3761戶建檔立卡的低收入農戶貸款3.66億元,較去年年初增加4732萬元,增幅14.84%。
發揮金融優化資源配置作用
在平田鄉東溪村的南方大櫻桃基地里,黃巖田野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黎友正在檢查滴管裝置,80畝的栽培基地在他的打理下初具規模。“我們等了五年的成長期,期間基本沒有收益,去年第一批掛果,我們就賣了5萬元,這增加了我們的信心。”張黎友告訴記者,他在幾年前看到南方大櫻桃在市場上的前景,馬上開始建園引種,但由于資金的限制,基地建設進度緩慢。
面對這種情況,黃巖農合行充分發揮金融優化資源配置作用,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專項貸款。
“除了給合作社增加貸款額度、降低利率等以外,我們還經常去實地走訪,幫農民一起想辦法解決實際問題。”該行業務部總經理李軍華說:“先前基地內的配套設施都不完善,我們建議安裝滴管并實行大棚栽培。從目前情況來看,未來的收益將非常可觀。”
李軍華表示,會繼續加大對該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幫助爭取相關金融政策,保障該農業項目順利推進。
借助互聯網的發展,該行還積極開展豐收購“一鎮一品”活動,推進“豐收家”本土商戶聯盟建設,有效打通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通過手機銀行線上放貸,老百姓不出家門便能在手機上還貸。”李軍華說,“針對農村的老年人群體,我們還積極做好基礎金融服務,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利。”接下來,農合行將建設多個豐收驛站,解決山區群眾存取款業務難的問題。
依托黃巖區被列為首批中央財政支持農民專業合作創新試點的優勢,該行還開展了“農業產業鏈金融服務”試點推廣工作,并推廣“優融通”專項產品,采用“合作互助金”的籌資方式。借助這種模式,該行目前向合作社發放貸款5563萬元,形成富山高山蔬菜、院橋番茄和寧溪云南建水葡萄等3條產業鏈,服務上下游客戶350戶。
支持農旅產業
60多畝覆盆子、約10個品種近千畝的果樹花卉種植地寧溪鎮白晏村的村民鄭江目前正在該行的支持下建設自己的“家庭農場”。自接觸了田園綜合體的概念后,他調整發展思路,準備打造含農業旅游觀光、采摘體驗和青少年農事體驗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現在寧溪發展特別迅速,如果我把這個項目做好,勢必會帶動村里的發展。”鄭江告訴記者。
依托全區豐富的旅游資源,該行還扶持了北洋農家樂一條街、綠沃川農場、北洋藍美莊園等項目。“除了已建成的綠沃川、藍美莊園,接下去我們還會主動對接頭陀鎮的幾個田園綜合體,加大對農旅產業的支持力度。”羅洋明說。
以支持核心項目作為落實鄉村振興的切入點,該行按照區委、區政府“城市轉型、產業轉型”的總體謀局,重點在特色小鎮、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城鎮化建設、城村雙改等方面優化配套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