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湖南邵東農商銀行自改制以來,堅持立足“三農”,服務地方經濟,以創新為引領,探索出了一條特色普惠金融之路。
與縣域特色經濟共成長
邵東縣是湖南省民營經濟示范縣,素有“商貿之都”、“百工之鄉”之稱,邵東農商銀行因地制宜,不斷創新信貸模式,加大信貸資金向實體經濟傾斜力度,與縣域經濟共成長。
該行實施了“草本興農”計劃,根據縣域特色產業發展特點,對斫曹萬畝藥材種植基地、廉橋藥材市場以及流澤玉竹等藥材產業地進行定向信貸支持,并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推出了“300強明星企業創富計劃”,加強與縣商務局、稅務局溝通聯系,將規模工業企業名單和納稅排名靠前企業名單合并后,確定300家企業作為重點營銷對象,開展一對一上門服務。推出了以公職人員及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為主要對象的“白領團貸”計劃。
同時,該行積極做好農村有新住房、信用狀況良好的農戶信貸營銷,喚醒農戶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以及住房財產權等“沉睡資產”,以福祥便民卡為載體,積極發放10-20萬元以內的消費性抵押或消費保證擔保貸款。
為了加強營銷力度,該行客戶經理以各營業網點為圓心、周邊500米為半徑畫圓,在其范圍內積極開展“掃樓”、“掃街”、“進社區”服務。無論是否是該行客戶,或者當前是否有信貸等金融需求,都必須做好評級授信工作,將貸款三部曲的前兩部送上門,并按階段、分時點、周期性推進,從而將“上門服務”常態化、標準化,提升當地居民的金融可得性。
提升金融服務效率
提供差異化、個性化的金融服務,構建方便快捷的服務體系,是邵東農商銀行的不懈追求,也是其贏得客戶的不二法門。
經過歷年發展探索,該行推行貸款利率“客戶作主”,實施利率優惠政策。根據客戶的資信情況綜合考慮,客戶如果增加抵押物或增加擔保人,便能下調貸款利率。
該行充分發揮“短、頻、快”的優勢,實施貸款限時辦結和靈活用信還款機制。所有貸款須在4-16個工作日內完成貸款從授信到發放的全流程,使客戶及時獲得資金。對于500萬元以內的大額貸款,實行“一次核定、隨借隨還、余額控制、周轉使用”;對于500萬元以上的大額貸款,禁止整借整還,根據企業用款進度,分次立據、分次到期、分次償還;并推出“過橋貸款”用于短期周轉,緩解實體企業因貸款集中到期的資金壓力。
本著更好服務“三農”的宗旨,該行在全縣布放助農服務終端62臺,設立助農服務點23個,離行式自助銀行11個,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同時,該行還完成全縣2.20萬戶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完成評級授信1.91萬戶,授信面達86.8%,發放扶貧貸款2594筆,金額7800余萬元。
在踐行社會責任上,該行全員參與,將65萬張金融社保IC卡和37萬本惠農存折逐村逐戶送到老百姓手中,并為年老者上門辦理激活業務,“兩卡兩折”一戶不漏,一戶不差。在縣域19所中小學校發放“福祥校園卡”近5萬張,傾力做好學雜費代扣代交工作,為學校、學生及學生家長開辟了金融服務“綠色通道”。此外,該行還著力打造“免費銀行”,對于客戶辦理柜臺跨行匯兌業務手續費、手機銀行、網上銀行跨行轉賬手續費全免,切實讓利于民。
截至2017年12月末,邵東農商銀行各項存款達112.72億元,各項貸款達61.21億元,存貸款規模較改革之初均實現翻番;貸款到期收回率連續12年達到98%以上,連續12年實現零發案,監管指標由四級上升到二級;年繳各項稅收1.1億元,是縣域第一納稅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