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沛原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林草局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林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金融服務、強化林業重要戰略實施金融保障、加大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金融投入、建立金融支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政策配套體系及保障機制等五個方面,提出多項具體措施。
廣西是我國南方重要集體林區、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近年來,廣西林業系統全力推進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寧明縣是崇左林業資源大縣,發展林業產業的條件得天獨厚。林業生產周期長、投入大,如何更好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怎樣留住資源,把資源優勢變成地方發展優勢?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日前就相關話題采訪了廣西寧明農村商業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陳家宇。
記者:您如何理解《通知》的重要意義?
陳家宇:《通知》旨在通過金融手段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其對廣西林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多重深遠意義:
一是破解林業融資難題,吸引資金“活水”。林業生產周期長、投資大、見效慢,傳統的信貸產品往往難以匹配其需求。相關政策通過創新林權抵押貸款、探索未來收益權質押、延長貸款期限等方式,旨在打破林業融資的瓶頸,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流向林業領域,解決長期困擾林業發展的“錢從哪里來”的問題。
二是推動林業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政策不僅關注傳統的木材培育,更強調對林下經濟、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等特色產業的金融支持。這有助于延伸林業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帶動林農增收致富,將廣西的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有效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三是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守護“綠水青山”。《通知》明確提出,鼓勵金融機構探索完善林業生態產品抵押價值評估方法。這意味著森林的水源涵養、固碳釋氧、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功能可以被更合理地“定價”,并通過市場機制轉化為經濟效益,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生態保護提供可持續的內生動力。
四是保障國家木材安全,提升資源儲備能力。廣西是我國重要的林業產區。通過金融手段強力支持國家儲備林建設,對于培育大徑級木材和珍貴樹種、優化木材供給結構、減少對天然林依賴、維護國家木材戰略安全等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五是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激活發展潛能。金融支持的加強,與廣西正在推進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如穩確權、擴流轉、強產業、活金融)相得益彰。這有助于促進林地適度規模經營,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林業,進一步釋放林權制度改革帶來的紅利。
記者:請您簡要介紹貴行在支持林業發展方面的現有舉措和成效。
陳家宇:在推廣林權抵押貸款方面,我行積極受理林農及林業企業的林權抵押申請,將用材林、經濟林、苗木基地等資源轉化為可抵押的資產;簡化評估流程,與第三方評估機構合作,合理確定抵押價值。截至今年8月末,我行累計發放林權抵押貸款8524萬元,支持3家林業經營主體。
在開發特色信貸產品方面,針對林業生產周期長的特點,推出“興林貸”“八角貸”等專項產品,提供延長貸款期限3年至5年、設置寬限期、循環授信等靈活方式,匹配林業生產現金流。截至今年8月份,我行發放“林農貸”3360戶、貸款金額33325萬元,支持“八角貸”153戶、貸款金額2586萬元。其中中長期貸款25944萬元,占比77.85%,切實減輕了林農的短期還款壓力。
在支持林業產業鏈融合方面,我行支持種植環節,還將信貸服務延伸至林下經濟(如林下種植中草藥、養殖畜禽)、林產品加工(如木材加工、香料提煉)、森林生態旅游(如民宿、康養項目)等全產業鏈。成功支持了木材加工企業30家,貸款余額3.43億元;支持中草藥種植37戶,貸款余額317萬元;支持香料種植147戶,貸款余額956萬元。
記者:《通知》強調加大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金融投入,貴行將如何支持地方特色林業產業?
陳家宇:針對寧明縣的資源稟賦,我行采取以下差異化、創新性的策略,支持地方特色林業產業發展:
一是支持木材加工產業。聚焦“延鏈提質”,推動綠色升級。寧明縣木材資源豐富,支持重點應從簡單的原材料采伐向精深加工和全產業鏈升級。
二是支持林下經濟。聚焦“一縣一品”,打造特色品牌。寧明縣林下資源多樣,支持關鍵在于規模化、標準化和品牌化。
三是支持生態旅游。聚焦“文旅融合”,激活綠色動能。依托寧明花山巖畫世界文化遺產、邊境風光、森林資源,支持生態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
四是跨產業協同與綜合服務。一方面打造“林業產業融合示范項目”。支持集林下種植、加工體驗、生態觀光于一體的綜合性項目,對此類項目提供銀團貸款或項目融資。另一方面,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包”。不僅提供貸款,還為林業企業提供支付結算、代發工資、財富管理等一攬子服務,提升客戶黏性。同時,利用大數據分析企業上下游鏈條,為其推薦客戶。
記者:在完善政策配套體系方面,貴行希望地方政府提供哪些支持以更好地推動林業金融工作?
陳家宇:基于《通知》精神及行業實踐,我行希望地方政府在完善政策配套體系方面提供以下關鍵支持,以共同推動林業金融工作邁向新臺階:
建立健全風險分擔與補償機制。一是建議設立林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由財政出資設立,對金融機構發放的林權抵押貸款等形成的壞賬損失,按約定比例(如30%至50%)進行補償,能極大緩解銀行“不敢貸”的顧慮。二是希望地方政府推動轄內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優先為林業小微企業、合作社、家庭林場提供擔保,并適當降低擔保費率。銀行、政府性擔保機構、政府風險補償基金可探索風險分擔的“政銀擔”合作模式。
完善林權配套服務體系。建立健全林權評估體系是基礎。希望地方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能牽頭制定或推薦本地區統一、規范、操作性強的林權價值評估指引或標準,明確評估方法、參數選取和收費標準,培育和引入合格的第三方評估機構,提升評估結果的權威性和公信力。規范和完善林權流轉交易平臺是關鍵。希望地方政府能完善或建立區域性林權交易中心(平臺),規范林權流轉程序,暢通林權流轉和市場處置渠道。這能有效解決銀行貸款后抵押林權“處置難”的問題,提高不良資產處置效率。
搭建融資對接與信息共享平臺。一是希望地方林業主管部門能夠建立健全林業領域融資需求項目庫,并及時向金融機構共享。項目庫應包含林業企業、專業合作社、規模經營大戶的基本信息、經營狀況、融資需求等,這能極大提高銀企對接的精準度和效率。二是建議建立由地方政府牽頭,林業局、銀行機構等參與的金融支持林業改革發展工作會商機制,定期溝通協調,解決政策落地中的堵點難點,共同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優化林業產業布局與政策環境。希望地方政府能結合本地資源稟賦,制定清晰的林業產業發展規劃,明確重點支持的林業產業方向(如林下經濟、木竹加工、生態旅游、國家儲備林等)和區域布局。這能有效引導金融資源“精準滴灌”。
(通訊員黃穎林鐘永歡對本文亦有貢獻)
12:18 | 哈爾濱香坊區高端電氣裝備智能制... |
17:34 | 《農村金融時報》簡介 |
14:26 | 農行玉溪分行年內投放二手房貸款... |
14:24 | 農發行新干縣支行鋪就鄉村振興“... |
14:20 | 農發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鄉村... |
14:19 | 農發行桂林臨桂支行貸款余額突破... |
14:14 | 農發行鶴峰縣支行首次“嘗鮮”糧... |
14:14 | 湖北沙洋農商銀行創新推出“好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