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飛
林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的精準滴灌。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林草局聯合印發的《關于金融支持林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不僅為林業發展劃定了重點方向,也為銀行指明了服務路徑。作為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銀行需跳出傳統信貸思維,從產品、服務、協同等維度創新突破,真正讓金融資源向林業領域高效流動。
破解“融資難”,首先要讓金融產品與林業生產規律同頻共振。林業周期長、抵押物特殊、主體分散,傳統信貸難以匹配。銀行應構建差異化產品矩陣:在林權抵押上,不僅看成熟林,還要把毛竹林、果樹等納入可抵押范圍;根據林木生長周期,適度拉長貸款年限;探索“林權抵押+森林保險”組合,降低風險;對農戶和小微主體推出“信用評價+林權抵押”的循環貸,讓資金隨借隨還、靈活周轉。
金融支持要精準聚焦國家儲備林等戰略工程。國家儲備林既是林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載體,也是生態建設的關鍵抓手。銀行可組建專項團隊,提前對接需求,優化審批、優先額度,通過銀團貸款、項目融資提供大額長期資金,積極推廣“國家儲備林+N”模式。
林業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全鏈條金融服務。從苗木培育、木材加工,到林下經濟、森林旅游,各環節都需要資金支持。銀行可構建“點、線、面”服務網絡:點上,為種植戶提供苗木采購貸,為加工企業提供設備更新貸,精準對接個體需求;線上,依托產業鏈核心企業,以應收賬款質押、訂單融資服務上下游中小微企業;面上,綜合運用信貸、債券、股權等工具,支持一二三產業融合。
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是林業金融的新藍海,也是銀行的新課題。未來,銀行可從兩方面突破:一是聯合林業部門、專業機構,建立涵蓋碳匯、生態旅游、林下經濟收益的評估體系,讓生態價值可量化、可融資;二是運用數字化手段打造線上融資平臺,實現林權確權、評估、放款全流程線上化,并推出“碳匯質押貸款”,讓林業碳匯真正變成“可融資資產”。
只要始終以政策為導向、以需求為核心,把金融服務嵌入林業發展的每一環,就能讓更多金融活水滋養林業,讓綠水青山加速轉化為金山銀山,為生態文明建設寫下金融助力的生動篇章。
12:18 | 哈爾濱香坊區高端電氣裝備智能制... |
17:34 | 《農村金融時報》簡介 |
14:26 | 農行玉溪分行年內投放二手房貸款... |
14:24 | 農發行新干縣支行鋪就鄉村振興“... |
14:20 | 農發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鄉村... |
14:19 | 農發行桂林臨桂支行貸款余額突破... |
14:14 | 農發行鶴峰縣支行首次“嘗鮮”糧... |
14:14 | 湖北沙洋農商銀行創新推出“好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