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沛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為金融業發展綠色金融、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扎根縣域的金融毛細血管,農村中小銀行肩負著連接生態資源與經濟價值的重要使命,是推動“兩山”理念在基層落地的重要力量。
農村中小銀行生于縣域、長于縣域,天然具備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區位使命。生態農業、林下經濟、生態旅游等綠色產業,正是“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重要載體。通過創新信貸產品、優化服務模式,銀行能夠激活沉睡的生態資源,形成“生態保護—產業發展—金融盈利”的良性循環。
農村中小銀行發展綠色金融具有獨特優勢。如地緣貼近性使其深諳本地生態資源稟賦,能精準識別融資需求;相較于大型銀行,農村中小銀行層級少、審批快,可快速設計個性化方案;政企協同性則有助于推動金融資源與政策資源高效對接。
但也應清醒認識到,當前縣域綠色金融發展仍面臨一定挑戰。如綠色項目識別難度大、風險分擔機制不完善、綠色專業人才缺乏等。農村中小銀行應通過加強與地方政府部門、第三方機構的合作,完善風險分擔機制。同時,加強對員工的培訓,提高專業人才隊伍素質。此外,針對部分經營主體綠色意識薄弱、對綠色貸款意愿不高的情況,可聯合政府、企業開展“綠色轉型培訓班”,邀請專家講解環保技術與長期收益的關系;選取成功轉型的合作社、農戶作為典型案例,通過短視頻、鄉村廣播等方式增強示范效應,讓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當前,國家“雙碳”目標、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中小銀行帶來了歷史性機遇。一是政策紅利密集釋放。如央行的碳減排支持工具、綠色再貸款,以及地方政府的風險補償、財政貼息等政策,降低了綠色金融的經營成本。二是市場需求擴容,“雙碳”目標推動縣域綠色產業加速發展,鄉村振興催生生態農業、鄉村旅游等新業態,帶來大量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融資需求,為農村中小銀行開辟了“綠色發展新藍海”。
因此,筆者認為,農村中小銀行應主動作為。一方面,加快產品創新,針對縣域經濟特點設計更靈活的綠色信貸產品,真正讓“綠色紅利”惠及最基層的經營主體;另一方面,探索“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組合模式,為綠色項目配套保險保障,加強與政策性銀行合作,提升貸款覆蓋面與企業獲得度。
12:18 | 哈爾濱香坊區高端電氣裝備智能制... |
17:34 | 《農村金融時報》簡介 |
14:26 | 農行玉溪分行年內投放二手房貸款... |
14:24 | 農發行新干縣支行鋪就鄉村振興“... |
14:20 | 農發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鄉村... |
14:19 | 農發行桂林臨桂支行貸款余額突破... |
14:14 | 農發行鶴峰縣支行首次“嘗鮮”糧... |
14:14 | 湖北沙洋農商銀行創新推出“好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