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怡明
為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近日,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推動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數字金融是建設金融強國的底座,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形成支撐助力,是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中之重。”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行動方案》為數字金融發展明確方向、目標和規則,不僅將加快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促進數字金融健康發展,更將推動數字技術賦能金融業,促進數實融合,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助力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明確三年發展目標
進一步發展要破除多方約束
《行動方案》的工作目標是,到2027年底,基本建成與數字經濟發展高度適應的金融體系。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取得積極成效,數字化經營管理能力明顯增強。形成數字金融和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數字化金融產品服務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適配度和普惠性明顯提升。數字金融治理體系基本形成,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基本齊備,相關金融管理和配套制度機制進一步健全。
與此同時,《行動方案》從系統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運用數字技術提升重點領域金融服務質效、夯實數字金融發展基礎和完善數字金融治理體系等方面發力,推動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
具體來看,在系統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方面,《行動方案》要求,指導金融機構制定全方位數字化轉型戰略規劃,明確目標路徑和實施策略。
同時,《行動方案》提到,助力科技金融提質增效,賦能綠色金融深化發展,大力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持續豐富養老金融服務,支持提升數實融合水平。
在夯實數字金融發展基礎方面,《行動方案》要求,“提高應對特殊情景的支付系統應急處置能力”“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指導有條件的金融機構規劃建設綠色智能金融數據中心”等。
在受訪人士看來,目前,我國數字金融發展仍存難點痛點。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后馬天嬌表示,我國數字金融風險日益突出,實現數據自由流動和互聯互通任重道遠,金融科技核心技術攻關待加強,硬件約束不容忽視,數字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深度、廣度不足,監管機制尚不健全等,相關問題亟待解決。
董希淼強調,進一步發展數字金融要破除四方面約束:一是制度約束,不斷完善法律法規,構建更完善的法律制度環境;二是機制約束,加快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發揮好金融機構主體作用;三是文化約束,加快培育數字文化和數字人才;四是監管約束,應用監管科技加強和改善對數字金融的監管,包括應用合規科技提升銀行風控能力。
數字金融不斷迭代
銀行業應加快數字化轉型
加快金融業數字化轉型,高質量服務數字經濟和促進數實融合,對建設金融強國、鞏固和拓展我國數字經濟優勢具有重要意義。
董希淼表示,從互聯網金融到金融科技再到數字金融,數字金融不斷迭代,在《行動方案》的指引下,未來可能實現三個“雙向賦能”。
一是數字經濟與數字金融雙向賦能。數字經濟是數字金融發展的最大紅利,要增強數字經濟發展對數字金融的加速效應;數字金融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要提升數字金融發展對數字經濟的服務能力。
二是數字金融與數字技術雙向賦能。金融要優化資源配置,支持數字技術加快發展,數字技術要持續引領數字金融發展,并共同提升數字金融和數字技術自主創新的能力。
三是制度創新與技術進步雙向賦能。數字金融發展應“軟硬兼施”,從“軟環境”和“硬技術”兩方面筑牢未來發展底座,推動數字金融在國內提高貢獻度。
在馬天嬌看來,銀行業應加快數字化轉型,有力推動數字金融發展。首先,圍繞核心優勢業務加速科技數字化布局,通過人工智能溝通軟件、線上平臺等提高辦公效率,全面提升運營和服務效率。其次,加快推動數字金融在科創、綠色、普惠、養老等領域的應用,構建信用評估、融資產品設計、支付結算等在內的綜合服務體系,更好適應數字經濟時代下行業生態發展。再次,構建安全、合規、統一的數據要素平臺,推進集團數據中心集約化建設,加快大數據傳輸通道建設,不斷提升數據傳輸能力。
中國人民銀行表示,下一步將與有關部門建立工作聯動機制,加強政策協同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數字金融統計和監測評估制度,總結推廣有益經驗和典型模式,推動《行動方案》各項舉措落到實處,加快建設金融強國,鞏固和拓展我國數字經濟優勢。
13:49 | 郵儲銀行廣西隆安縣支行票據貼現... |
13:46 | 農行云南怒江分行 舉行“取水貸... |
13:45 | 農發行湖北丹江口市支行投放4億... |
13:45 | 農發行江西石城縣支行 支持石城... |
13:45 | 農發行廣東陽山縣支行助力城鄉一... |
13:36 | 農發行四川敘永縣支行投放1.76億... |
13:36 | 山西長治黎都農商銀行提升金融服... |
13:33 | 湖北孝昌農商銀行季店支行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