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怡明
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下稱“金融監管總局”)、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聯合發布《關于推進農業保險精準投保理賠等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推進農業保險精準投保理賠,做到應賠盡賠”。啟動《通知》制定工作,是保險業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提高農業保險經營管理質效的重要舉措,對實現農業保險精細化管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助力農業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2022年,原銀保監會出臺《農業保險承保理賠管理辦法》,規范承保、理賠、協辦、內控等關鍵環節行為。同時,指導保險業協會發布種植險、養殖險、森林險承保理賠服務規范,分險種明確服務標準。
“但一些規定較為原則。”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通知》從農業保險承保、理賠、應收保費管理、數據共享等十個方面提出明確工作要求,細化監管規定,更好地保障農戶權益。
據悉,《通知》作為完善農業保險監管的重要制度安排,將進一步完善農業保險承保理賠管理機制,規范農業保險市場秩序,有利于促進農業保險持續健康發展。
細化各環節各方主體職責
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通知》以提升農戶獲得感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針對各方反映較為集中的農業保險承保理賠有關問題,打通影響承保理賠的各個關鍵環節,明確細化包括承保、理賠、賠款支付、應收保費管理等各個環節各方主體的職責,明確標準,強化合作,推動數據共享和信息核驗,鼓勵科技賦能,規范市場秩序,深入推進農業保險承保理賠工作,提高投保農戶承保理賠滿意度,促進農業保險市場規范健康發展。
具體來看,《通知》共十條:一是強化投保精準性管理。《通知》要求保險公司加強承保信息精準性管理,對集體類業務和規模經營主體類業務分別提出驗標要求。
二是完善理賠機制和標準。《通知》要求各地農業農村、林草等部門應及時更新重要保險標的損失鑒定技術規范,提高損失確定的公信力。
三是提高理賠服務質效。《通知》支持各地建立農業保險預賠付機制,鼓勵保險公司提高預賠付比例。
四是嚴格應收保費管理。《通知》鼓勵有條件的省份推動各省級財政部門與保險公司省級分公司結算模式。
五是夯實條款費率管理。《通知》要求保險行業加快推進農業保險主要標的示范條款開發和風險區劃測算發布工作。
六是加強數據共享。《通知》明確,各地財政、農業農村、林草、保險監管等部門應建立數據共享機制,共享土地承包和流轉、種養殖、防疫檢疫等數據信息。
七是規范市場秩序。《通知》明確,保險監管部門要對各層級保險公司進行綜合考評,加大對保險公司違法違規行為監督檢查力度,明確遴選應以基層服務能力、合規經營能力為前提。
八是鼓勵科技賦能。《通知》明確,持續推進農業保險業務線上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改善農戶投保理賠體驗。
九是做好宣傳培訓。《通知》要求保險公司加強農業保險宣傳工作,強化協辦業務管理,定期對協辦人員開展培訓。
十是推進協同配合。《通知》明確各地保險監管、財政、農業農村、林草等部門要建立重大問題會商機制,形成工作合力。
促進農業保險精細化科學化發展
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農業保險在農業生產中的“防火墻”和“安全網”功能日益顯現。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部署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時,要求“發展多層次農業保險”。
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主要來源于各級財政補貼,政策性較強,農業保險發展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財政補貼資金功能作用的發揮,社會各界均高度關注。農業保險亟需提質增效、轉型升級。解決農業保險領域的承保理賠精準性問題,是推動我國農業保險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
“目前,我國農業保險體量大、增速快,服務農戶眾多,農業保險規模已躍居世界前列。但在實踐中,與‘三農’領域日益增長的風險保障需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承保理賠不精準的問題影響投保農戶的獲得感和農業保險功能作用的發揮。”上述負責人表示,為將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真正落到實處,切實保護農民利益,出臺《通知》可以推動農業保險承保、理賠的精準性,促進農業保險精細化、科學化發展,完善理賠機制和標準,提高理賠服務質效,最大限度地提升投保農戶的獲得感。
據悉,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將會同相關單位抓好《通知》貫徹落實工作,指導各地強化承保理賠管理,提高農業保險服務水平,增強農戶滿意度,切實推動農業保險更好地服務“三農”。
14:24 | 太平財險湖北分公司助力武漢市軌... |
14:24 | 農行云南怒江分行國債下鄉標準服... |
14:20 | 郵儲銀行廣西貴港市分行全力推進... |
14:19 | 農發行江西南城縣支行 支持農業... |
14:18 | 農發行湖北枝江市支行助推枝江高... |
14:12 | 農發行江西寧都縣支行發放地方儲... |
14:11 | 浙江永康農商銀行培育高水平創新... |
14:11 | 湖北天門農商銀行友誼支行執“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