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怡明
今年以來,“優化支付服務”成為熱門話題,各地相繼出臺優化支付服務工作實施方案,旨在提升支付服務水平、打通支付堵點。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進農村地區支付環境建設成為行業聚焦點。
農村金融是農村經濟的核心,農村支付服務是農村金融服務的基礎。深化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暢通農村支付結算渠道,對于促進農村金融服務改革升級,進而促進“三農”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近年來,深化縣域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正成為金融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落實農村金融工作與鄉村振興的一項重點工作。許多金融機構依托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推動“支付+”更好地服務“三農”,給農村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支付便利。
在受訪對象看來,拓展農村地區數字支付場景有助于進一步強化農村地區支付基礎設施建設,同時也能為農村百姓帶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支付方式,提升支付服務的獲得感。下階段,應進一步探索更加多元化的農村支付合作模式,加強對數字技術以及數字金融服務的宣傳推廣。
農村支付服務環境不斷改善
近期,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開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強金融支持鄉村全面振興專項行動的通知》提到,“持續拓展數字支付場景,推動移動支付向縣域鄉村下沉”。
今年以來,多地金融監管部門發力推進農村支付環境建設工作,在引導銀行提升網點支付服務水平的同時,不斷推進“一站式”金融便民服務站建設,讓農戶足不出戶便可安全、方便、快捷地辦理各類金融業務。
例如,人民銀行安康市分行一方面持續引導涉農銀行機構強化惠農支付服務點建設,提檔升級服務點支付服務水平;另一方面,印發《安康市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工作方案》并建立相關工作機制,將縣域及村鎮銀行網點適老化服務、銀行卡受理、移動支付和現金支付納入優化支付服務建設體系,一體推進農村支付環境建設,著力構建“銀行網點柜面服務+惠農支付服務點+銀行卡+移動支付+現金”的支付結算格局。
人民銀行渭南市分行指導大荔縣信用合作聯社在“金融e站”布放遠程視頻銀行助農終端,為村民提供繳費查詢、賬戶激活、密碼重置、小額信貸等“一站式、多功能、綜合性”金融便民服務。
人民銀行濮陽市分行指導基層銀行網點完善上門服務工作流程、設立專門服務工作小隊,不定期為老年客戶集中辦理社會保障卡業務。以農村支付服務點為載體,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小額資金支取、涉農補貼支取、轉賬匯款、水電代繳、社保醫保繳納等基礎支付服務,滿足老年人“足不出村”的一攬子支付服務。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推動移動支付向縣域、鄉村下沉,不但有助于提升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服務覆蓋面,讓農村居民更便捷地享受金融服務,同時還能支撐農村電商、旅游等新興產業發展,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也能借此提高金融教育廣度,提升農村居民金融素養和風險意識。
與此同時,近年來,不少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加強移動支付宣傳工作,同時在支付選擇上更為多元,并將支付與適老化相結合,優化對特殊群體的服務保障。
例如,廣西農商聯合銀行推出“農信易掃”收款碼,支持微信、支付寶、信用卡、花唄、廣西農信手機銀行掃碼等多種支付方式,為居民提供多渠道支付優惠。
中信銀行廣州分行在營業場所播放反詐宣傳標識,并利用營業網點外部LED電子顯示屏幕滾動播放支付結算宣傳標語,擴大周邊居民對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的知悉度。
江西萬安農商銀行對邊遠山區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門辦理支付業務,同時有序推進金融便民服務站的建設,有效提升農村支付服務的普惠性。
萊商銀行濟寧分行打造一批“鄉村金融家”服務團隊,培育一批集信貸、支付知識的農村金融人才,提升農村地區支付、信貸等便民服務水平。
此外,也有金融機構持續聚焦鄉村治理數字化、深度探索支付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新場景、新應用,通過科技賦能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記者了解到,在廣東江門仁義村,銀聯商務針對村務管理和支付場景中的鄉村繳費對賬難、村務規范化管理不足、鄉村數字化程度低等痛點,銀聯商務為其量身定制了“好鄉村”智慧鄉村綜合解決方案,通過給仁義村委會和村民提供鄉村繳費、鄉村黨建、村務管理、鄉村治理等數字科技服務,消除政務管理與群眾需求之間的信息鴻溝,助力實現鄉村智能化管理。
加大支付服務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來,銀行業通過不斷下沉縣域,金融服務覆蓋面逐步擴大。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縣域銀行機構實現100%全覆蓋,鄉鎮銀行業金融機構覆蓋率約98%;銀行保險服務基本覆蓋所有行政村。
正是得益于此,農村支付環境近年來持續改善,但在受訪專家看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部分農村地區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信息通信網絡覆蓋面和深度依然有待提高,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程度較低。同時,受制于業務規模、成本效率等因素,支付機構參與農村地區支付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的動力不足。”中國銀行研究院銀行業與綜合經營團隊主管邵科表示,加之農村居民使用數字技術的知識和技能相對較低,存在“數字鴻溝”問題,不利于支付服務的拓展,難以適應數字化經濟背景下支付方式加快迭代的趨勢。此外,農村地區支付服務與農村居民的日常生活、農業生產的結合仍不夠緊密,農村居民關于支付風險的防范能力依然不強,加上農村地區的金融人才相對匱乏,特別是專業化的數字金融人才,制約了支付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在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看來,支付與消費場景緊密相連,但農村地區由于長期以來消費場景數量少于城區,且消費場景相對單一,難以形成規模效應,銀行支付機構主動拓展的動力匱乏。
田利輝提到,農村地區目前還存在基礎設施不足、數字技能缺乏、部分居民不會使用數字支付工具等問題。與此同時,不少農村居民安全意識薄弱,易受網絡詐騙等風險影響。另外,金融機構產品和服務單一,缺乏針對農村特點的定制化服務。
“優化農村支付場景建設需要加強基礎設施,提升網絡覆蓋率和穩定性,并利用技術創新降低運營成本,強化安全保障,建立健全支付安全體系,同時還要不斷開展教育和培訓,提高居民數字技能和使用能力。”田利輝說。
邵科表示,下階段,金融機構一方面應加大對農村地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金融支持力度,改善農村地區的信息通信環境,助力數字支付基礎設施的規范化和系統性建設,同時加大農村地區物理網點、智能終端等方面的投入,探索更加多元化的農村支付合作模式。另一方面,加強對數字技術以及數字金融服務的宣傳推廣,提高農村居民對數字支付的認可程度以及金融風險防控能力,主動協助農村居民使用智能終端、手機銀行。此外,完善風險預警和應急管理體系,提升支付產品的風險防控系數、優化操作流程設計,全面提升農村支付安全水平。
“銀行機構需要在創新移動支付相關產品、加大設備布設的同時,擴大在縣域鄉村商戶、用戶之間的宣傳力度,做好終端消費者科普工作。監管部門也可鼓勵支付市場主體如第三方支付、聚合支付等加入農村支付場景建設工作之中。”蘇筱芮表示。
14:31 | 農發行浙江舟山市分行獲批1.9億... |
13:41 | 農發行昆明市東川區支行 再投470... |
14:35 | 農發行廣東東莞市分行發放糧油購... |
14:35 | 農發行江西吉安縣支行助推企業秋... |
14:35 | 農發行江西省分行支持農產品流通... |
14:26 | 農發行廣西隆安縣支行持續發力“... |
14:25 | 浙江海寧農商銀行加大涉農信貸支... |
14:25 | 山西孝義農商銀行扎實做好各項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