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怡明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聯合召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動員部署視頻會議(以下簡稱“會議”),動員部署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有關工作。
建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是監管部門為打通小微企業融資堵點卡點推出的新重點舉措,強調從供需兩端發力,統籌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和銀行放貸難問題。
這項機制的核心是在區縣層面建立工作專班,搭建銀企精準對接橋梁。在企業端,全面了解轄內企業實際經營狀況,做到“心中有數”,精準幫扶,切實解決企業融資困難。在銀行端,疏通信息傳遞和資金傳導堵點卡點。
在受訪專家看來,建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可形成信息共享、效率提升、風險共擔和精準對接四大作用,通過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幫助銀行更準確識別符合信貸條件的企業,降低信息搜集成本,讓低成本信貸資金直達基層。
“清單式”精準對接
減少信息不對稱
近年來,金融服務小微企業取得長足進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小微企業信貸從總量上看,供給規模穩步增長。截至今年8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252.02萬億元,同比增長8.5%;保險公司通過債券、股票等方式,提供各類融資支持28.8萬億元。從結構上看,相關重點領域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6.1%,民營企業貸款同比增長9%。從價格上看,利率穩中有降。今年1月份至8月份,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
盡管小微企業信貸總體上取得積極進展,但有關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渠道需進一步暢通等話題仍備受關注。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問題主要在于信息不對稱、抵押品不足、信用評級缺失三方面。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與小微企業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導致銀行難以準確評估小微企業信用風險。許多小微企業缺乏足夠抵押物,也沒有完善信用記錄,在申請貸款時面臨較高門檻。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李一帆也提到,從實踐來看,小微企業融資難主要表現在缺乏有效抵押物、財務記錄等信用信息不足、融資渠道有限、貸款審批流程較長等幾個方面。
隨著對小微企業金融支持逐步深入,業內愈發關注如何更全面、精準、快捷地幫扶這類群體,提高小微企業融資可得性和便利性正成為一項重點工作逐步鋪開。
會議強調,區縣工作專班要“兩手牽”,一手牽企業,一手牽銀行。通過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深入園區、社區、鄉村,全面摸排融資需求,形成“兩張清單”,把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推薦給銀行機構,銀行機構及時精準對接,實現信貸資金直達基層、快速便捷、利率適宜,打通金融惠企利民“最后一公里”。
李一帆表示:“通過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推薦,銀行可高效獲取具有真實融資需求且信用良好的小微企業信息,有助于減少銀企間信息不對稱問題,在一定程度降低放貸風險,提高銀行放貸積極性。”同時,通過深入基層全面摸排情況,推動銀行產品和服務供給與小微企業實際需求更契合,為小微企業創造良好融資環境,提高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質效。
各地銀行積極響應
迅速組建工作專班
自建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以來,各地銀行機構紛紛響應,詳細安排后續精準幫扶工作。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多數銀行將成立工作專班作為當務之急,同時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摸排力度,為后續落實無還本續貸政策及縮短貸款辦理時間打下基礎。
北京農商銀行表示,將在總行層面成立工作專班,由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推動形成前中后臺聯動、總分支行協同的服務網絡,進一步優化完善客戶準入、審查審批、風險監控等全流程操作,助力支持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
廣州農商銀行將在總行層面成立小微企業融資支持專班,由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推動形成政銀企保四方聯動服務機制,并結合現有工作,深入產業園區、專業市場等小微企業集聚場所,充分了解小微融資需求,進一步優化完善風險分類標準、融資支持力度、平臺系統建設等方面,支持小微企業更好發展。
與此同時,許多銀行出臺配套政策,從完善盡職免責機制、加強數字化能力等方面,協助推動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落地落實。
例如,工商銀行融入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和“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及時精準對接小微融資需求,加大信貸資源投入。加強數字普惠建設,突出“小額、線上、信用”特點,推出更多專屬產品;健全“融資、融智、融商”服務體系,為小微提供智力支持、信息交互、交易撮合等綜合服務。
興業銀行成都分行黨委高度重視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專班部署、專人推進,按周開展普惠業務進度工作會議,梳理企業清單、細化政策措施,實現轄內1.3萬戶小微業務快速響應與全面服務。
培育多元化差異化
小微金融服務體系
支持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是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促進就業的現實需要、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和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應有之義。
作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主要力量,銀行滿足小微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亦是踐行金融工作人民性、彰顯服務實體經濟擔當、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表現。
在李一帆看來,可以培育多元化、差異化小微金融服務體系。即大中型銀行依托資金規模、數字技術及存量客群優勢,創新小微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小微客群對信貸資金“短、小、頻、急”特點;中小型銀行深化改革,堅持服務當地定位,完善專業化小微金融展業機制,提升治理能力,開拓特色化、區域化產品和服務,形成錯位競爭優勢。
“還應持續提升金融服務覆蓋率和可得性,進一步加大首貸、續貸、信用貸、中長期貸款對小微群體信貸支持力度。持續增加普惠小微金融科技投入,充分利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通過線上線下雙輪驅動,降低人工成本和經營成本。”李一帆說。
田利輝表示,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高貸款審批自動化程度,同時簡化審批流程,加快貸款辦理速度,精準滿足小微融資需求。此外,銀行機構可開發更多適合小微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比如無抵押貸款、信用貸款等,并加強員工培訓,提高他們處理小微貸款業務的能力和效率。對已授信企業,銀行還應提供后續支持和服務,助其成長,同時監控風險變化。
14:31 | 農發行浙江舟山市分行獲批1.9億... |
13:41 | 農發行昆明市東川區支行 再投470... |
14:35 | 農發行廣東東莞市分行發放糧油購... |
14:35 | 農發行江西吉安縣支行助推企業秋... |
14:35 | 農發行江西省分行支持農產品流通... |
14:26 | 農發行廣西隆安縣支行持續發力“... |
14:25 | 浙江海寧農商銀行加大涉農信貸支... |
14:25 | 山西孝義農商銀行扎實做好各項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