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郝飛
清晨,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青龍鎮平崗村的空氣里浮動著清甜米香。走進大余縣鴻發燙皮廠,蒸騰的熱氣裹挾著濃郁的客家風味撲面而來,工人們將米漿均勻鋪展在滾燙的鐵鍋上,轉瞬便制成薄如蟬翼的燙皮。
這片浸潤著千年客家文化的土地,憑借優質食材孕育出的大余燙皮,有著“柔韌透香、薄可透光”的特點。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大余燙皮承載著千年客家飲食文化的傳承,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鐫刻在記憶里的鄉愁。從傳統集市到全國各地的餐桌,這份古老風味的每一次飄香,都凝聚著手藝人的堅守與傳承。
而在其發展的背后,郵儲銀行江西省分行及下轄分支行以金融之力注入動能,讓這份傳統美味在新時代“燙”出新生機,鋪就鄉村特色產業振興的新畫卷。
百年技藝遇困境
手藝人堅守待轉機
傳承人梁飛自幼跟隨祖輩研習燙皮制作,每日破曉前便開始浸米,常年浸泡米漿的雙手,冬季凍得通紅皸裂,夏季泡得發白起皺。梁飛自2008年接手家傳作坊后,他與妻子每日在灶臺前煙熏火燎十幾個小時,產出的燙皮卻不足百斤。為了打開銷路,他們肩挑竹簍、跋涉山路,趕圩叫賣,單日最高銷量也就幾十斤,梁飛一度想放棄這項工作。
傳統的石磨工藝效率低下,手工操作品控難,導致產量難以提升、市場拓展乏力,大余燙皮在規模化競爭中逐漸陷入發展困局。
金融力量破局
傳統工藝迎來新生
郵儲銀行大余縣支行客戶經理走訪特色產業客戶時,來到梁飛的燙皮廠。了解其困境后,客戶經理推薦了郵儲銀行的“極速貸”。在客戶經理的指導下,梁飛通過手機掃碼申請、上傳資料,20萬元貸款很快到賬。他用這筆資金購置了蒸汽鍋爐,建立起首個標準化生產間。
新設備投入使用后,燙皮生產實現質的飛躍。米漿的細膩度大幅提升,成品率從原先的60%提高至近80%。梁飛還在傳統口味的基礎上,創新推出濕炒、沙炒、油炸等多種口味,產品銷售地域逐步擴大,除在大余本地銷售外,還覆蓋到附近縣市乃至廣東等地,實現從“手工作坊”到“特色商品”的華麗轉身。
再獲貸款擴產能
非遺美味火出圈
2025年春節剛過,大余縣鴻發燙皮廠迎來訂單高峰。梁飛既驚喜又發愁:驚喜的是燙皮越來越受歡迎,發愁的是現有產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關鍵時刻,郵儲銀行大余縣支行再次雪中送炭,為他提供30萬元信貸支持。
有了這筆資金,梁飛購置泡米機等自動化生產設備。新設備投產后,產量提升近兩倍,訂單交付周期大幅縮短,美味的燙皮得以更快走向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餐桌。
從石磨轉動的古樸聲響,到現代化生產線的有序運作;從肩挑叫賣的艱辛,到批發熱銷的繁榮,大余縣鴻發燙皮廠的發展歷程是傳統工藝與現代金融深度融合的生動寫照。郵儲銀行用實際行動,為非遺美食注入新活力,也為像梁飛這樣的手藝人帶來傳承與發展的新希望。
近年來,郵儲銀行江西省分行立足贛南特色,積極搭建政銀企合作平臺,組織市場對接活動,構建“走訪對接、精準供給、高效服務”全鏈條機制,持續加大對非遺傳承與保護的金融支持。該分行通過拓展“線上+線下”服務,開通綠色服務渠道,推行“限時辦結”機制,精準滿足非遺產業鏈客群的金融需求,為非遺傳承與發展注入強大動力,讓更多像大余燙皮這樣的非遺美食香飄萬里,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12:18 | 哈爾濱香坊區高端電氣裝備智能制... |
17:34 | 《農村金融時報》簡介 |
14:26 | 農行玉溪分行年內投放二手房貸款... |
14:24 | 農發行新干縣支行鋪就鄉村振興“... |
14:20 | 農發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鄉村... |
14:19 | 農發行桂林臨桂支行貸款余額突破... |
14:14 | 農發行鶴峰縣支行首次“嘗鮮”糧... |
14:14 | 湖北沙洋農商銀行創新推出“好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