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曹沛原
2025年8月15日是第三個全國生態日,也是“兩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日子。在“雙碳”目標引領下,綠色金融已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之一。
對于扎根地方的農村中小銀行來說,發展綠色金融既是響應國家戰略的必然要求,亦是實現自身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
在受訪者看來,“兩山”理念強調了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相互依存關系,為銀行業指明了綠色發展方向。對于農村中小銀行而言,這一理念能促使其調整業務結構,從傳統高污染、高耗能產業信貸轉向支持生態農業、清潔能源、鄉村旅游等綠色產業,加大對綠色產業的支持力度,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共贏。
近期,記者在廣西多地采訪時了解到,金融活水正持續向“新”向“綠”,成效與挑戰并存。
立足地方 促綠色產業發展
“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憑借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廣西為綠色金融實踐與發展提供了廣闊沃土。
在廣西秸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門口,只見一輛輛卡車陸續把捆扎好的秸稈運往企業處理。
為實現環保和助農的“雙贏”,廣西北海市銀海區大力推廣秸稈的回收利用,并成功引進了該公司,共同推進“疏堵結合”,通過科技創新將秸稈轉化為優質能源,實現秸稈變廢為寶。
“前期的資金已經投入到項目建設和裝修中,大量運營資金都被占用了,導致我們目前流動資金比較緊缺,但資產不足想要辦抵押貸款又難辦。”談起運營,廣西秸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北海市區聯社廣東路分社上門了解到這一情況后,針對該企業“輕資產、重流量”的特點,創新服務機制,通過合理放開風險敞口,以信用擔保方式為企業授信200萬元,快速解決企業無有效房產抵押“融資難”的困境。
事實上,真正做到快速解決客戶“需求急”的問題非一日之功。“近年來,北海市區聯社以推動區域綠色金融為己任,建立健全綠色信貸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機制,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持續支持綠色產業發展和產業綠色化轉型。”北海市區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黃文波表示。
農村中小銀行根植縣域,而縣域是“綠水青山”的主要承載地,也是“金山銀山”的轉化主戰場。在眾多受訪者看來,綠色金融與縣域核心任務的融合,關鍵在于“精準滴灌”——讓金融活水跟著生態需求走、圍著產業轉型。
“‘兩山’理念讓我們明確,金融服務不能只看短期經濟效益,更要立足‘生態興則產業興’的長期邏輯,把支持生態保護、推動生態價值轉化作為核心使命,實現‘生態美’與‘百姓富’的共贏。”廣西百色右江農村合作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高玲告訴《農村金融時報》記者。
高玲舉例說:“我行支持百色市右江區大禾公司建設2000畝高標準辣椒種植基地,通過‘水稻——辣椒輪作’模式減少土地污染,同時引入水肥一體化、無人機病蟲害監測等技術,既提高了農產品品質,又降低了農藥使用量。項目投產后預計年產鮮辣椒1200萬斤,帶動周邊5個村集體增收。這生動詮釋了金融賦能傳統產業綠色轉型,推動‘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
同樣,在廣西上林農商銀行黨委宣傳部部長韋漢賓看來,綠色金融與縣域核心任務的融合需聚焦“生態資源轉化”與“產業綠色升級”。針對縣域傳統農業(如化肥依賴型種植)、小型加工企業(如木材粗加工),通過綠色金融產品,支持其采用環保技術(如有機肥替代、木材循環利用),推動“高碳產業”向“低碳價值鏈”升級。
環江地區特色農業資源豐富,是廣西第三大林業縣。“我社聚焦綠色金融提質增效,通過綠色信貸推進‘建圈強鏈’賦能增效支持綠色產業向生態化、規?;?、品牌化方向轉型升級。”據環江農信社理事長楊正勇介紹,在支持小微涉農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個體農戶等主體實現綠色轉型方面,該社推出了一系列綠色普惠金融產品,同時根據不同主體的經營特點和資金需求,設置了合理的貸款額度、期限和利率。
多方協作 凝聚支農合力
在加大普惠型涉農貸款投放進程中,銀行業積極聯動地方主管部門、企業及社會各界力量,全力構建多方協作體系。
今年以來,銀行業充分利用財政貼息、風險補償、稅收優惠等政策利好,將更多金融資源精準投向涉農領域。如四川南充農商銀行2025年3月份與南充市農業農村局正式簽訂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聚焦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區域農業品牌打造等重點領域,累計為轄內9個縣(市、區)授信超200億元。
同時,銀行業主動參與地方政府搭建的銀企對接平臺,積極投身各類融資對接活動,通過“千企萬戶”大走訪等活動,精準對接各類有資金需求的企業,提升融資對接成功率。
在同業協作方面,銀行業通過信息共享、聯合授信等方式凝聚服務合力。面對大型農業項目的大額融資需求,牽頭銀行依據項目特點與參與銀行的優勢,合理分配貸款額度,協商確定貸款期限與利率。
楊小玲認為,銀行構建多方協作體系可從四方面著力:一是深化政銀合作,依托政府部門的政策引導與信息優勢,共建“三農”信用評價體系,整合農業經營主體的生產、信用、補貼等數據,提升客戶信用識別效率。二是聯合擔保機構突破抵押擔保瓶頸,與專業農業擔保機構建立常態化“總對總”合作,簡化擔保流程、降低擔保費率。三是依托農業產業鏈核心主體構建協同服務模式,以龍頭企業、合作社為紐帶,由核心主體為上下游中小涉農客戶提供信用背書,協助銀行完成客戶篩選與風險把控。四是聯合村委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基層組織延伸服務觸角,借助其信息與組織優勢構建基層金融服務網絡,協助開展貸前調查與貸后跟蹤,解決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
未來,隨著金融產品與服務模式的持續創新,以及各方協作的不斷深化,普惠型涉農貸款將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助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
17:34 | 《農村金融時報》簡介 |
14:26 | 農行玉溪分行年內投放二手房貸款... |
14:24 | 農發行新干縣支行鋪就鄉村振興“... |
14:20 | 農發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鄉村... |
14:19 | 農發行桂林臨桂支行貸款余額突破... |
14:14 | 農發行鶴峰縣支行首次“嘗鮮”糧... |
14:14 | 湖北沙洋農商銀行創新推出“好企... |
14:13 | 河南鎮平農商銀行提升小微企業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