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上海訊(見習記者曹沛原)9月25日上午,德勤在外灘大會上發布了題為《后浪來襲:東盟與南亞的璀璨數字生活》的報告。
報告指出,在亞洲,面對中日韓在數字經濟發展方面遙遙領先的優勢,東盟和南亞國家不甘落后,紛紛出臺支持促進政策迎頭趕上,以數字支付為起點爭相發展數字經濟;同時,疫情提升了這些地區數字生活服務的滲透率,進一步推動了東盟與南亞國家數字經濟的發展。
通過調研,報告發現數字支付是數字生活的核心。疫情后,東盟和南亞78%的消費者增加了數字服務的使用。線上網購、朋友轉賬和線下零售支付成為了數字支付最常見的三個應用場景。而受訪者表示,使用數字支付的理由主要包括更快捷更方便,不用接觸紙幣更安全,以及電子消費券還有優惠折扣。
疫情期間,無論是在家點外賣還是用支付寶在手機上付款,以無接觸服務為主的數字生活方式迅速從中、日、韓等數字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向東盟及南亞等傳統上較為欠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擴散。以數字支付為基礎的無接觸服務,改變了這些國家人口傾向于使用現金的傳統習慣。
通過對該地區受訪者的調研,報告還發現雖然東盟和南亞各國數字支付尚處于早期發展階段,但具備廣闊的發展空間。首先是年輕人口多:東盟和南亞40歲以下人口,占比高達65.4%和70.2%,歐洲和北美的對應數據則是46.8%和52.1%;其次是數字普惠潛力巨大,東盟近4億成年人中,近一半的成年人沒有銀行賬戶;再就是以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率來看,亞洲地區的基礎最好,2/3人口正在使用移動服務。德勤據此預測:到2025年,亞州地區的移動消費,將比2019年增長三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