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金網北京訊(農村金融時報 記者魏再晨)如何在降低養牛場運營成本的同時,提高奶牛的產奶量?近日,京東數科正式進軍智能養牛領域。繼AI養豬落地后,京東數字科技集團又利用AI技術,幫助養殖企業提高肉牛、奶牛養殖的技術含量,從而實現優化養牛。
由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主辦、京東數科承辦的“數字商務中國行”系列活動第一站于11月8日在京舉行。活動現場,京東數科與黑毛牛集團、首農畜牧、蒙犇集團三家農牧養殖企業簽署了智能養殖合作協議,并與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簽署聯合研發合作協議。此舉涵蓋了奶牛、肉牛、以及牛只活體交易三大領域。
京東數科方面介紹,養牛的智能養殖方案以“神農大腦(AI)”“神農物聯(IoT)”和“神農系統(SaaS)”三大底層核心技術為框架,涵蓋精準飼喂、疾病監測、點數估重、任務分配、育種管理等各項環節,能幫助企業實現牛只管理、人員管理、圈舍管理的數字化、智能化和互聯網化。
“以2000頭牧場為例,產奶奶牛1000頭,經測算,使用數字農牧的智能噴淋系統,年可以節省用水費用、污水處理費用至少8萬元。”京東數科數字農牧牛羊業務部負責人曾建林接受采訪時表示,京東數科的智能噴淋系統能幫牧場節水60%以上,“根據我們實際合作客戶使用效果,智能噴淋系統對奶牛每天可提升1KG產奶量,就可以幫助該牧場創造近50萬元的收益。而使用數字農牧智能噴淋系統的投入一年就可以收回。”
又如應用在牛只身上的智能項圈,該設備具有身份識別、運動情況分析、牛只定位、反向尋找等眾多功能,通過智能項圈可以實時了解這頭牛的運動軌跡、疫病特征、生理異常等。也可以通過智能項圈提升生物資產的監管能力。
曾建林打了一個比方:“你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是同一個品類的車,在停車場里找到自己的車,你要一個一個地看它的車牌。我們的智能項圈通過任務發送手機App端,可以瞬時找到。如果原來找一頭牛需要半個小時,現在就是0。”
京東數科還將智能項圈與牛臉、牛體識別的人工智能算法相結合,做到牛只身份的雙保險認證。此外,智能監測站和實時監測網,將還通過計算機視覺、圖像分析、AI算法等技術手段,對牛只的身體狀況進行綜合評分,達到牧場繁育和養殖的數字化管理。基于智能項圈反饋的牛只信息,神農SaaS系統能實現牧場負責人在移動終端隨時查看各類數據報表。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的牛肉供給缺口達到1039萬噸,如此大的缺口意味著養牛的市場潛力巨大,但在小農經營模式下,牛肉的產量并不能有效覆蓋需求,這個行業發展趨勢必然是趨向集約化、智能化。這也是此次三家養殖企業之所以選擇和京東數科簽約的原因。
據了解,在奶牛領域與養殖企業的合作層面,京東數科主要從生物個體的生產環節來融入數字科技,以生產為核心,包括飼料營養分析、體況分析、選育繁育、產奶量分析等,從而解決傳統養殖業痛點問題,幫助其提高生產效率,降本增效。
而在肉牛領域,京東數科重點是以生物資產的監管方式進行介入。在傳統養殖領域,由于牲畜容易被轉移,容易生病死亡,不能拿來抵押,而銀行也不能實時派人盯著養殖的整個生產情況,因而傳統的銀行金融業不愿意向農牧領域貸款。而京東數科的數字農牧通過技術監管手段、生物安全風險方案、金融風控模型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為產業金融進入肉牛養殖行業提供重要的數據依據,降低金融風險。比如智能項圈可以把所有的牛的生物特征數字化、平臺化,如此基于該平臺做生物資產的交易就變得可行了。
“我們一定要跟高科技的技術含量的團隊結合,一起創建真正的標準化、智能化、智慧化牧場,就是為了解決以前傳統老百姓的養法,包括小企業的養法,真正達到完全統一,全產業全監控到位。”談及和京東數科的合作時,黑毛牛集團董事局主席賈麗坤表示,養牛的市場發展剛剛開始,未來,中國市場需求最大,對牛肉的標準也會越來越高,有必要引入標準化、智能化養殖方法和監管技術,確保牛肉和牛奶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