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于沃土,春風露華濃。給我一粒種子,我要把大地變糧倉。在中國的南端,北緯18度,有片神奇的土地,它面積雖小,但作用大。農業科研人員說它是“育種天堂”,農民說它是“種子基地”,普通人說它是“天然溫室”,它就是海南的南繁基地。這里承載著全國80%農作物新品種的育種工作。從高產的玉米、水稻到抗蟲害的棉花,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孕育著一個又一個農業奇跡。
所謂南繁,就是我國育種人員,利用海南冬春季能夠滿足植物種植周期生長繁殖的獨特氣候條件和生物資源,進行農作物加代、繁育、制種、鑒定等工作。農業育種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個新品種的誕生往往需要8-10代的選育,在北方一年種一季,就需要8-10年,而在南繁加代1-2次,1年就可以當2-3年用,大大縮短了育種周期。時間就是金錢,南繁基地縮短育種周期,大大加快了品種推進,對促進我國種業發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國南繁事業從上世紀50年代起始,至今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了,幾代人嘔心瀝血,一個甲子的執著,只為那一顆小小的種子。這里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農業專家,他們像候鳥,聽從季節的召喚,每年10月至翌年5月,義無反顧地從四面八方“飛”至海南。就在這“一年又一年”的光陰荏苒中,南繁育種已經從意氣風發的理想變成了義不容辭的擔當。南繁加代幾乎是現代種業科研育種的必備程序,南繁基地是國家稀缺的、不可替代的戰略資源。2014年,南繁基地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在這個大背景下,海南廣陵高科實業有限公司充分利用陵水縣椰林鎮無法比擬的育種自然氣候條件和豐富的土地資源,著力打造南繁育種服務平臺。
南繁基地擁有豐富的種質資源,但由于不同育種主體之間資源封鎖,很難正常搜集和供應具有價值的育種資源。企業間互相通過非正常渠道獲取其他機構的種質資源,育種材料和親本自交系等的現象已經長期存在,其根本原因是公平,公開種質交流渠道閉塞,各個企業互相封鎖,片面追求經濟利益。此外,南繁成為“全國和世界危險性有害生物的匯集地及中轉站”的風險逐漸加大,如何有效阻止植物有害生物傳入或向外傳播;如何加強植物檢疫,做到南繁材料不檢疫不落地,不檢疫不離島,這也是南繁基地建設與管理需面臨的重大課題。充分利用好南繁豐富的種質資源,建立規范資源交流平臺與機制,探索種質資源交流模式,對中國種業的創新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廣陵高科公司科技人員在田間檢查花期
為此,廣陵高科公司在從事南繁科研育種的同時正致力于建設海南南繁公共服務平臺的各項工作部署之中。廣陵高科公司董事長戴揚向記者介紹,他們現有一支專業的生產管理團隊,有高級農藝師、農藝師、助理農藝師及專業生產管理和技術人員300余名。為了搭建服務平臺,公司先后與國內100多家科研院所和大型種業公司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公司通過科研服務、生產服務、 生活服務積極地為南繁科研單位提供優質服務,還采取了訂單式、菜單式和保姆式三種創新型南繁服務模式。訂單式服務,公司提前與南繁單位簽訂服務協議,約定好生產品種、數量、質量、收種時間,雙方責任等條款,公司根據服務協議,為南繁單位提供服務;菜單式服務,公司根據南繁科研和生產的需要,制定了從耕地、租地、播種、插秧到施肥打藥,收種、精選等一系列規范的南繁服務標準和價格,南繁單位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一項或多項服務內容;保姆式服務,公司為南繁單位提供從基地建設,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中收勞務中自加工,倉儲物流等一站式服務,由科研單位,種業公司提供技術方案,科研育種關鍵環節,可現場指導,或通過現代化互聯網技術遠程指導,監控生產過程。通過這些服務方式,廣陵高科公司將準入管理、合同管理、田間管理和安全管理等監管過程有機結合,打造“以園區為載體,以科技為支撐,以服務為依托,多邊共贏”的南繁公共服務平臺。
軍人出身的廣陵高科公司總經理范慶君有著深深的家國情懷,我國是人口大國,糧食供給關系國計民生,南繁承載著國家的根基和希望,這個觀念一直縈繞在他心頭。他告訴記者:“為搭建南繁學術交流與對話平臺,促進我國南繁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全面推進國家南繁基地建設規劃和實施,公司將在南繁基地設立南繁論壇永久會址。以南繁文化為依托、以南繁科技為抓手、以開展全縣旅游示范小鎮建設為契機,我們正在規劃安馬洋科研育種核心區,將打造成為‘國家南繁陵水椰林小鎮’。積極帶動周邊鄉村、建設南繁主題風情小鎮,以點帶面推動‘國家南繁科研育種核心基地建設’發展,以好山好水的自然風光吸引旅游產業落地,促進農旅融合產業發展。”
如今正值清明時節,田野間到處一片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把南繁基地描繪成了一幅美妙的圖畫。“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待到播種時節這里繁育的種子定會成為全國糧農心中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