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在家清理雜物間時,不經意間,在一廢棄的柜櫥里,翻出幾部廢舊遺棄的照相機。這些塵封已久的相機,一下子打開了我記憶的閘門。
這些遺棄在柜櫥里的照相機,有我最早使用過的只能拍黑白膠片的120型相機,也有可拍彩色膠片的135型相機;有機械的,也有傻瓜型的。每一部相機的背后,都會有一段美好的故事,和我一同見證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我擁有了人生中的第一部照相機,說來很是偶然。1984年春,一名走村串戶的外地流動照相人,在我家借住一年多時間。白天背著照相機四處給別人照相,晚上就在我家他臨時設置的簡易暗室里沖印照片。這期間,我有機會接觸到他的照相機,并學了一些拍照技術。當他臨走離開我家時,見我特別喜愛照相機,就把他的一部用了多年的牡丹MD—1型雙鏡頭反光相機低價賣給了我。那時候,我剛在農行參加工作才一年多時間,每月工資僅有27.5元,根本沒有多余的錢去購買這么貴重的物品,能夠擁有一部舊的照相機,對我來說也是一件很幸運的事了。
工作幾年后,手里稍有了點積蓄,便狠狠心買了一部當時比較時髦的海鷗203型120折疊照相機。這部照相機是我擁有的第一部全新的照相機,曾在親朋好友們面前炫耀了好長一段時間。當時,我那點工資基本都用在買膠卷和沖印照片上了。為了減少沖印的費用,我先后自置了顯影盒、曝光箱、放大機和剪裁刀等沖印設備,閑暇之余,自娛自樂,陶醉其中。
上世紀80年代末,相機的發展已經有了新的變化,原先使用的120型相機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既能拍黑白膠片、也能拍彩色膠片的135型相機,但價格比較高。好在時間不長,天津東方照相機廠生產了一種非常簡便、小巧的“傻瓜型”照相機,這才滿足了我的需求。
后來結婚成家,再也沒有時間玩攝影了,這些相機便束之高閣,遺忘在悄然流逝的歲月里,逐步淡出我的生活。
也許是我與相機有緣,后來因工作關系,沒想到我又重新拿起了相機。2007年7月,我所在的支行辦公室主任退休,由我接替了辦公室工作。辦公室老主任臨走時,向我移交了一部索尼數碼相機,當我從老主任手中接過相機,心里不僅五味雜陳,我可有15個年頭沒摸過相機了。這部數碼相機,成像艷麗,功能強大,不僅讓我驚嘆折服,還讓它很快成為我工作的好幫手。
后來因工作需要,單位專門花費3萬余元購置了一部佳能EOS—5D相機及相關配置。當時,這種品牌的相機剛剛上市,購買使用的人還不多,我用這部相機拍攝和記錄了許多重要工作畫面,為支行留下了大量的影像資料。
這期間,我的攝影水平有了較大幅提高,我用這部相機拍攝了大量的工作照片,許多重要活動照片被上級行收集存檔,還有許多新聞照片被報刊雜志采用。
2016年7月,我們辦公室增添了新人,我把這部伴隨我多年的“功勛”相機移交給了新來的同事。照相機移交以后,很長一段時間,感覺不習慣,總覺得生活中少了一點什么,心里多了一份“牽掛”。煎熬了很長一段時間后,終于和家人商量,在征得家人同意后,我花費了1.3萬元,購買了一部佳能EOS—6D照相機。工作之余,我攜帶這部照相機,經常隨旅行團隊外出游歷山水,也經常隨攝友外出采風,拍攝了許多人文和自然風光照片,在自我欣賞的同時,常和攝友們品鑒交流。
現如今,照相機早已不是奢侈品,已經成為尋常百姓家的普通物品。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現在多功能的智能手機,不僅作為人們貼身的使用工具,還有數碼相機的強大拍攝功能,幾乎人人都是攝影家。
時光無痕,這些相機曾經留下的光影,不僅見證了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也記錄下了我個人、家庭和單位在經濟、文化、社會、生活和精神風貌等方面的可喜變化,還將伴隨著我在人生之路上忠實記錄時代的輝煌和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