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因為高曉松的這句文藝到不行的話和許巍那沙啞到撕扯靈魂的聲線,不知道激起了多少人內心深處的躁動因子,想要奮不顧身地丟開眼前的一切,沖向外邊的世界。
也許我們對工作和生活會有這樣一種感覺,日子一成不變,去年今日和今年今日乃至明年日并無不同,迫于生存的壓力和主客觀上的一些原因,我們重復著,機械著,得過且過地生活著。此時我們都下意識地將自己正經歷的生活當成茍且,幻想著唯美的詩與遠方。且不論是選擇當下的生活還是詩與遠方,活在一個群體中,浪漫的情懷最終轉化為赤裸裸的日子。靈魂終究要靠身體存在的,我們終歸要回到生存的本質,也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曾國藩講:養活心中一團春意。“詩和遠方”本身就是我們自己的一種心境,它代的意義是寬泛的,是未來,是回憶,是夢想,是希望,是一切簡單的美好。上班壓抑的人,會覺得放假或者得到一次旅行就是詩和遠方。童真的孩子,會認為得到那份心儀已久的禮物便是詩和遠方;艱辛的創業者,認為一次次的汗水和努力換來的成功就是詩和遠方;忙碌的成功人士,覺得也許能有時間陪家人吃一頓家常便飯便是詩和遠方。不要艷羨別人的美麗,如果懷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在家里放幾盆多肉,一米陽光揮灑進來,那也是極唯美的。
遵循事物客觀規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這是政治課學到的。“詩和遠方”并非遙不可及,只要我們學會去管理自己,學會找尋快樂,學會經營自己的日子,就可以發現生活不再暗淡,多了一些溫暖和絢爛,多了一些安然和希望,“眼前生活的茍且”便活成了“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