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驅車路過夏染多彩的長洋,幾株翠綠艷紅突然撞入眼簾,猶如鉆石鑲嵌于翡翠斑讕之中,異常亮麗,格外醒目。
天空太遠,花期太短,幸好我們相遇。
連綿如浪的山巒、縱橫交錯的野嶺,絲絲炊煙裊裊而上,初升的太陽漸起,滿眼蒼翠的碧綠,微暖的陽光打在田野上,荷花漸漸取代了所有的亮色。
雖是筱村人,但我并沒有注意到筱村長洋的荷花池是什么時候建立起的。當我發現的時候,荷花已經亭亭玉立了。太陽的光熱慢慢開始浸潤大地,但荷花池卻是暖淡的,沒有過份的熱,卻也帶著暖暖的,淡淡的光,彷佛是一盞明燈,在廣闊的荷塘上為人們指引著路。邊上三三兩兩的農人在勞作,額頭上的汗水,順著臉頰滴在地上,抹一把汗,抬起頭,看著這抹美麗的荷塘花色,步伐也為此而慢了下來。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詩經》中的荷花別樣的嬌俏,秀美。一襲綠底白紗,兩袖烏溪清芬。帶著江南獨有的和風,輕輕撫弄著纖手,斜掛國風印記的外衣,從詩經中款款走來,牽動了無數文人墨客的心。
多情公子李商隱,采了許多晚唐的花,五彩繽紛的花;釀了許多晚唐的詩,五彩繽紛的詩。多首荷詩贈予心上人。世上爭艷,萬紫千紅,為何李商隱如此鐘情于荷花呢?
原來,這其中還有一段美麗感傷的愛情故事。
相傳李商隱曾有一戀人,小名叫“荷花”。荷花天生麗質,清秀可人,心地善良淳樸。李商隱年青有為,相貌出眾,才華橫溢。兩人情投意合非常恩愛。在“荷花”的陪讀下,李商隱的才學進步很快,兩人一起渡過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時光。就在李商隱快要進京趕考的前一個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隱日夜在病榻前陪伴“荷花”。
隨著病情的加重,一朵嬌艷的“荷花”不幸早早地凋零了。“荷花”的早逝,給詩人李商隱帶來了無比沉重的打擊。后來詩人每見到池塘里的荷花,心中便泛起陣陣憂傷。他自始至終也不能忘記那清秀美麗的“荷花”姑娘。
于是便有了: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且不論故事的真假,李公子的荷花詩確實驚艷絕倫。
一朵朵、一層層、一簇簇荷花、裊娜地開著,羞澀地乍開紅裝,穿上彩衣,如星星點綴碧天,象紅云鋪滿水面,似白玉璀璨晶瑩。純白的,粉紅的,含苞待放的,肆意生長的,都在這個盛大的池塘里跳著圓舞曲,訴說著她們或凄美、或熱烈、或平淡的故事。
趁花開正好,做想做的事,愛有趣的人。回到生命的本真,質本潔來還潔去。心如蓮花,純凈幽雅,冰清玉潔,纖塵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