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來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那些看起來歲月靜好的人,一定是有人承擔了她的一地雞毛。當看到網絡上的這句話時,心里突然抽痛了下,莫名的淚意涌上眼眸。
女兒剛剛滿周歲,一直由母親帶著,這是母親帶過的第三個小孩,之前還帶過我姐姐的一對兒女。即將臨盆時,母親就已經住到了家里,等候著小生命的到來。之后女兒出生,我在母親的教導下慢慢學習換尿不濕、喂奶、洗澡、撫觸,月子期間所有的事情都落在母親的身上,大到照顧小孩的所有事,小到一日三餐與家庭衛生,她都做的井然有序。體諒到母親白天的辛苦,晚上我自己帶娃,女兒晚上兩三小時醒一次,睡不了整覺的我沒堅持多久就勞累過度,印象中在產假里的三個月中已經兩次感冒和兩次牙齦腫痛,因不能吃藥,越拖越不好,只能到醫院打點滴消炎。三個多月的產假后,我有點“迫不及待”的走上工作崗位,突然發現在單位上班的那幾個小時是最輕松的時刻。
上班后,一方面工作上總歸有繁忙期與暴躁期,容易將情緒帶到家里去;另一方面抱娃抱的少了,就漸漸忘記了帶娃的辛苦,于是嫌棄慢慢超越了體諒。在摸到娃冰冷的手時會埋怨母親怎么不給穿的多一點;多次指責母親用嘴來衡量米糊與水的冷熱度,在洗完的奶瓶里看到污漬時會特別的暴躁生悶氣,但母親每次不以為然。有時我會在心里悄悄的發誓,到了女兒三四歲可以上幼兒園了就自己帶,長志氣,不用老人帶娃了。
有一次看到母親帶上了口罩,可能是感冒了。事后我才知道,母親不止一次幫我帶孩子而勞累過度生病。
年前,母親去染發,但回來后母親仍是一頭白發,我問:怎么沒有染黑?母親回答說:還是不弄了,那理發師說再貴的染發劑的氣味對小孩子來說總歸是不好的,反正我都那么歲數的人了,白頭發也不難看。聽了母親的話,思緒萬千。女本柔弱,為母則剛。母親的愛,就是這樣,用盡全力,竭盡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