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安徽碭山,必去梨園。有著“梨都”之稱的碭山縣,不僅有70萬畝連片種植的果園,而且梨花怒放時,還能給人帶來“占斷天下白,壓盡人間花”的視覺震憾。
眼下,黃河故道的水,依舊冰涼;皖北原野的風,依然料峭。靜靜的河水泛著清清的漣漪,河邊的蘆葦還泛著些許枯黃,一叢叢隨風搖曳在冰涼的水中。但是,只要寒風中夾帶著一絲暖意,梨枝就會復蘇,生出花苞,待風拂來,一夜間梨花競相怒放,為春天帶來一抹純潔的色彩。
看盡姹紫嫣紅,你再放眼黃河故道兩岸那一抹純潔的白,竟不知從哪里看起,越是想盡收眼底,越是難以窮盡,視線所及都被梨花籠罩,形成花的海洋,粉白浩瀚地涂滿原野,像是冬天里的雪,白得十分淡雅。無論是平地,還是陡坡,到處都是它們的領地,猶如一個大家族,遙相呼應,氣勢恢宏。這陣勢,讓我振奮,也讓我感覺有些驚詫,這種不適應會在短時間內引發想象,使內心的感受能力迅速擴展。
這種感受是自進入碭山縣境內開始的,從高速公路出口到良梨鎮梨園,沿途大大小小的梨樹林鱗次櫛比,從上百棵到上千棵不一而足,綿延數10公里,梨花開得白如雪,亮如玉,風吹行過,像翩翩起舞的仙鶴,廣袤原野上飛,令人眼花繚亂,恍兮惚兮,如飲千年陳釀。世界上有哪一種花,能像這里的梨花,這樣奇妙夢幻,這樣純白透亮,這樣美麗迷人?
梨花又開放,正值人間四月天,與它一齊盛開的是桃花……這里的梨園總和桃園縱橫交錯,它們總是歡天喜地,你追我趕,紅的紅,白的白,各顯姿色,競相風雅。游客左一眼桃花勝霞,右一眼梨花欺雪。
步入良梨鎮良梨村“梨樹王”“烏龍披雪”梨花觀賞景點,猶如徜徉在一片花海,滿眼荒夭古木,新枝的疏放,老樹的濃郁,在我的眼中如詩一般沉吟。新樹低低地壓著地面,老樹則虬枝高拔,密枝托著煙云,把花舉得高高,參差不一,卻色調一片,遍野皆白。我彎下身,拾起腳邊兩朵形狀各異的梨花,輕輕地托入掌心,借著直射而來的暖暖陽光靜靜地端詳它們。打著朵兒的,花瓣半遮半掩著閨房,羞態萬千,讓人柔情繾綣;盛開的,花型如玉盞臨風,盛滿陽光,不由讓人微醺。尤其是那花瓣兒,粉粉的、薄薄的,沒有肉的質感,并不耀眼,是剛好與目光相容的月光似的嫩白……微風拂來,花枝隨風而動,遠看,宛如一位多謀的儒生,輕搖羽扇,瀟灑飄逸;近瞧,又像一位素衣仙女,衣袂飄飄,隨風輕舞。空氣中包裹著花朵的清香,梨園的春天如夢幻般美麗,恍恍然走不出去。
梨花開放,在梨農眼里無關詩意;對賞花人而言,梨農和花都是詩情。那些本地的、外地的游客扶老攜幼,迫不急待地涌向這里,除了看花,也在觀賞梨農如何給每一朵花授粉,這同樣是一場浩大的農事。那成片的雪海里,究竟有多少朵花?整個花期梨農都要站在樹前,用特制的工具不停的給花授粉。在花面前,梨農的心是虔誠的,每一朵梨花收到的都是最誠摯的問候。而對于我們這些賞花的人,佇立在樹下,望著梨花和梨農的辛苦,內心會情不自禁地發出“梨花和梨農都是最美麗的”贊嘆。勞動的詩意,向來都是旁觀者咀嚼出來的。
“鰲頭觀海”地處黃河故道南岸,是在大壩遺址上建的一處梨花觀景臺。伴著春風帶來的陣陣襲人花香,我極目遠眺,整個梨園層層疊疊,亭亭如蓋,雪堆云涌,銀波瓊浪,沃野千頃。一片花海,幾乎是洶涌而來,使人目不暇接。
一樹樹梨花,單獨看來,就好像是從大地深處噴涌上來的泉水,整個白花花的樹冠像是一朵浪花!而整體放眼去,整個梨園就像是相逐的波浪,一直拍卷向遠方。別看梨花占據了梨園的空間,可走在花枝搭成的長廊下面,身邊依然還氤氳著淡淡的綠霧,因為枝頭上似綠還黃的葉子哪敢示弱,它們也爆烈開葉芽,舒展開葉身,硬是將嫩芽的顏色和清香融進花兒的世界里去。因為它知道梨花的花期短暫:你開,我伴你左右;你謝,我向你致敬!梨花謝的時分,正是果實開始滋滋生長的時候,這就是綠葉對花的情誼。梨花又開放,素面晶瑩,不現嬌滴,散發著淡淡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