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處有一個書報亭,它數十年如一日,安安靜靜,佇立在那里,迎來送往,晨昏暮靄里,見證著街上的光景。
書報亭的老板是一個年逾古稀的爺爺,但依然神采奕奕,說起話來更是滔滔不絕。在他的描述里,報亭里有滿滿的回憶,買了菜的阿姨在和街坊們寒暄,剛剛買的青菜非常新鮮;幾個球友還在回味昨天的比賽,最后那個臨門一腳真是太厲害了;幾個家長在討論小孩的成績,小美家的孩子又是第一名。老板把最新的雜志報紙放在顯眼處,不多一會兒,就吸引了大批人過來?!半s志終于發新的了,老板快給我一本,等了好長時間了”、“老規矩,兩種各來一份”、“好的,來拿著”。那時人來人往,書報亭是一個人氣很高的地方,路過的上班人群,附近上學的孩子,還有一些退休的老人都會在這里駐足。有的小孩子喜歡看漫畫,但是錢不夠,就先看看過過癮,然后三天兩頭跑過來看書有沒有賣掉;有幾個退休教師,每天都會買一份報紙回去,這是幾十年留下的習慣;有三五個年輕人特別喜歡體育雜志,一到發刊日就會準時出現。似乎這個小小的空間有一種魔力,收獲著來自不同年齡、不同工作、不同性別的人的喜愛,這里有溫馨的問候,久違的等待,濃厚的興趣和知識的渴望,是一個念想、一種習慣、一種牽掛。
書報亭的老板每天都會早早的開門,約莫是在這邊時間開得久了,幾乎和每個經過的人都能嘮嗑上那么幾句?!袄侠畎。掳嗬病?、“玲玲外婆,今天你來接娃啦”、“上次給你推薦的那家店東西還合適嗎”,問候的聲音,講話的內容可以一直持續到街尾。熱門報紙雜志,供不應求,剛剛上架就被一搶而空,《青年文摘》、《讀者》、《科幻世界》、《故事會》、《參考消息》等等,說起這些,老板如數家珍,這些名字都被刻在他的腦中,留下深深的印記。這位爺爺還有一門絕技,拉得一手好二胡,在閑暇的時候會拉一段,搖頭晃腦,陶醉其中,不亦樂乎,一根弓,兩根弦,道不盡的故事與春秋。
客戶換了一批又一批,當時的孩子也已經長大,那些中年人也開始老去,書報亭開始變得寂靜。從剛開始琳瑯滿目的報刊雜志,到漸漸開始摻雜著充值卡、飲料、紙巾等,現在來報刊亭買報紙的人也越來越少。附近的居民經過的時候,還是問候如舊,但那攢動的人頭、愛看漫畫的孩子、喜歡足球的男孩、關心時事的中青年,在這里已經難覓蹤跡。曾經會為了去書報亭買份報紙而短暫停留,遞上留有余溫的錢幣,如今步履匆匆,不再是顧客,只是一個過客。逐漸變得清清冷冷的報亭,一如既往準時的開啟,對有些人來說,是一份割舍不掉的情誼,那張貼得大大的二維碼里,映著舊舊的曾經。老板的二胡聲音也時常響起,講著報亭的故事。這個小小的空間、小小的事情、小小的溫暖,終究成了一個時代的記憶。
時間悄悄打馬而過,路邊的店鋪也是換了一批又一批,街角書報亭還是佇立在那里,它和老板的故事還在繼續,那段似水流年盤桓在悠悠的二胡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