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丹桂飄香。
在舉世聞名的三峽大壩上游,一棟棟新落成的移民新居拔地而起;一戶戶為三峽奉獻了美麗家園的貧困移民喬遷新居,實現了“安居夢”!
對此,農發行秭歸縣支行行長閆肅指著移民新區高興的介紹說:“為給貧困移民建設一個生態新家園,秭歸縣支行利用國家扶貧政策,按照‘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先后投放貸款7.8 億元,采取新建與貨幣購買等方式,使296戶貧困移民圓了‘安居夢’!”
秭歸縣位于湖北省西部,三峽工程壩上庫首,是一個集老、山、窮、庫于一體的國家級貧困縣,也是武陵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重點縣。全縣12個鄉、47個村,是湖北省重點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農戶27131戶、75766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9.31%。
這些貧困人口原來大多居住在三峽大壩蓄水淹沒區。國家實施“后靠”、搬遷政策后,許多移民搬遷到偏遠山區,房屋破舊、耕地有限、土地貧瘠,生活十分困難。為讓這些貧困移民實現安居樂業的夢想,農發行秭歸縣支行本著家國情懷、精準扶貧的原則,積極與地方黨政部門溝通協調,主動與相關部門對接, 先后投放了三峽庫區移民安置房和易地扶貧搬遷建設貸款7.8億元,為建設生態貧困移民新家園提供了堅實資金支撐!
為一睹三峽貧困移民的“新家園”,我們來到了位于三峽大壩南岸的金缸城開發區內的移民新區。
在移民安置區,我們看到:一棟棟移民新居拔地而起,一條條寬闊的馬路沿伸展到每個新居、一所所學?,F已初具規模,整齊劃一的移民安置房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靚麗,新區內近百米寬的綠化帶,生機盎然,新遷的移民滿臉笑容地來往穿梭······
走進“新家園”,滿園的桂花散發著沁人心脾的清香,小區中央“銀杏家園”四個字十分醒目。秭歸縣翻壩物流園總經理向鴻波指著一排移民新居介紹說:“秭歸縣現已建成三峽庫區移民安置房25棟,共計775套。全部用于三峽庫區生態屏障區農村人口移民安置,這項工程被移民們稱為‘暖心工程’! ”
“我們能看看移民的新居嗎?”
“可以呀!到他家看看吧!”向總經理高興的指著一位中年男子推薦到。
接著,向總經理介紹說:“他叫崔富昌,是三峽庫區移民,原來是移民搬遷的貧困戶。兩度搬遷后搬到移民新區,他現在是新區物業管理經理。”
聽了向總經理的熱情介紹,崔富昌滿臉自豪地說:“為新區移民服務嘛,我主要負責打理小區的日常事宜,感謝黨和國家的移民扶貧好政策,我做夢都沒有想到這輩子能搬進這么漂亮的新區,住這么好的新房子!”
攀談中,我們走進入了小區第四棟二單元202室。
一進家門,崔富昌一邊激動地介紹裝潢一新的新房,一邊高興地道:“我家新房有三室兩廳,共計120平方米,新居裝修好后我和兒子、老婆3口人住,我還有個女兒,現已出嫁,現在這個屋夠寬敞了!”
“現在你一家圓了安居夢,錢夠花嗎?”我們關切地問道。
“夠花,夠花!”接著,他如數家珍地算起他家的收入賬:“如今兒子在縣城打工,每月收入3000多元,老婆在高速公路當保潔員,月收入1300多元,我在小區當物業經理,每月收入2100多元,加起來全家年收入可達6萬多元,我們還參加了新農合和新農保,生活有保障,真的享了黨扶貧政策福呀!”
走出崔富昌家,在小區深處,一棟寫著“三峽茶葉有限公司”的紅色招牌映入眼簾。隨行的農發行秭歸縣支行行長閆肅告訴我們:“為了幫助貧困移民實現能致富目標,專門引進茶葉企業入住新區,通過建茶葉基地、貧困移民進企業打工等形式,帶動貧困移民實現產業扶貧。”
說著,閆行長指著一位中年婦女介紹說:“她叫鐘玲,是公司財務總監。”
得知我們要了解貧困移民在公司的收入情況,只見她擼了擼頭發,笑著說:“秭歸縣抓住國家實施新一輪扶貧大開發機遇,對貧困人群因戶施策,探索產業扶貧發展新模式,逐步形成長‘長短結合、輸造結合、點面結合’的產業幫扶新機制,助民脫貧移民致富。公司現有銀杏沱茶廠、建東茶廠等四個茶廠,占地800畝,主要是吸收庫區的貧困移民到茶葉基地好制茶車間打工,主要從事采茶、制茶、茶田管理等工作,他們按季做工,收益好時一人收入都有3、4萬元。這樣既保證了茶葉的品質,也最大限度的解決了當地移民就業難題。”
“目前有多少貧困移民在公司打工?”
“制茶車間家茶葉基地有200多人吧!”鐘玲脫口而出。“茶葉已成為貧困移民實現能致富的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