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楊桃,八月楂,九月栗子笑哈哈。深秋時節(jié),正當滿山樹葉染紅,稻熟果香,鄂西北山區(qū)的板栗也熟了。
當年我們知青下鄉(xiāng)的山村,資源豐富,山上除了長著茂密的松樹、楓樹、烏桕外,最具特色的是長在山崗上、溝洼里、房前屋后的一棵棵高大的板栗樹。這些野生的板栗樹生命力頑強,不知已存活了多少年。在公社農(nóng)技人員的指導(dǎo)下,村民們對部分野生栗樹實施嫁接,不需下肥,不打農(nóng)藥,長出來的板栗個大、味甜,成為了村民的搖錢樹。
人們都說,守著這些板栗樹就如同守著一條河,生生不息,每年都給鄉(xiāng)親們帶來收獲、希望。
每當陽春三月,百花盛開,板栗樹也悄然長出了嫩黃帶綠的葉子,抽出了新的枝條。在陽光、雨露、微風(fēng)的愛撫下,板栗樹一改冬日葉落枝黃的舊貌,像一頂頂大傘,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柔嫩的枝葉像一根根小辮子,在柔和的春風(fēng)中自由自在地搖來搖去。
春末夏初,板栗樹上盛開著一串串毛茸茸的、淡黃色的花,不時散發(fā)出陣陣誘人的清香。黃綠相映,給郁郁蔥蔥的山鄉(xiāng)增添了無限生機,走到山林就可以嗅到這股花香味。
往前走,大片板栗樹正開著花。花條朝下,就像千萬只毛毛蟲一般垂吊著。蝴蝶、蜜蜂在忙碌地采著花粉。伴隨著蝴蝶飛舞和蜜蜂嗡嗡聲響,花瓣落了,板栗果也開始長個啦。
秋天到了,板栗樹在秋風(fēng)中搖曳,樹上結(jié)滿了圓圓的板栗果。果子外殼長滿了堅硬的小刺,像一只只小刺猬。板栗果外殼先是淡青的,等變成黃褐色的時候板栗就成熟了。成熟了的板栗外殼會自動裂開,露出褐色的果實。風(fēng)一吹,果子就會落在地上。
每一個板栗所含的果實都不一樣。有的只有一個,有的則有兩三瓣橢圓形的果子。有一些成熟栗子掉到地上,撿起來一個,放在嘴里一咬,“咯嘣”一聲開了,聞到了栗香味,這就是記憶中山鄉(xiāng)的板栗。
板栗成熟的季節(jié),山村幾乎沒有一個閑人,男女老少都來到板栗園里,扛上木梯,拿起長長的竹篙子,山上山下忙活著。鄰居家的叔叔嬸嬸就張羅著打板栗,小伙伴們可高興了,跑上跑下揀板栗球,拿著剪刀或者石頭,砸開一個板栗球,里邊的板栗很嫩,很香甜,當然已經(jīng)掉到地上的板栗也不會漏掉。當年,我們也就十五六歲,參加生產(chǎn)隊打板栗勞動覺得很新鮮。我們把板栗球撿到籃子里邊,挑回生產(chǎn)隊道場,雖然很辛苦,但看到果實累累,苦中也有樂。
夜深了,鄰居家老鄭家姐弟三個還在灶堂旁歡聲笑語。我們一起把那些新鮮的板栗球砸開,把栗子整個地放進火里,砰的一聲從火堆里往屋頂上沖出一顆顆噴香的栗子,稍微不小心就會砸到自己和別人。火灰飛揚,少不了挨一頓批評。之后鄰居大伯教我們把整個板栗埋在火中,刺都燒掉了,板栗也基本上都熟了。
40 多年過去了,每一年回家媽媽都會給我們留下一些新鮮的板栗,我都會選擇生吃,“嘣”地一聲咬開,一股清香,更摻著家鄉(xiāng)的味道和愛。時代變遷,很多人和事情都在變化,鄉(xiāng)情是無法改變的,家鄉(xiāng)的味道,是最美好的回憶。
“堆盤栗子炒深黃,客到長談索酒嘗。寒火三更燈半灺,門前高喊灌香糖。”當我偶然讀到這首贊美糖炒栗子的古詩,眼前忽然浮現(xiàn)出那一次鄰居大伯給我們炒栗子的情形:我蹲坐在灶口,不斷添著柴禾,老人費力地揮動胳膊,讓鍋中的栗子受熱均勻,熱氣將灶邊站立的父親烤得冒出了汗珠。忽然,大伯停了下來,伸手捏起一顆栗子,連續(xù)對它吹著氣,然后遞到我的嘴邊:“娃子,來,嘗一嘗甜不甜。”
故鄉(xiāng),是一首詩,只有在他鄉(xiāng)的人才會抒寫;故鄉(xiāng),是一首歌,只有在他鄉(xiāng)的人才會吟唱。如今我在他鄉(xiāng),偶爾出門聞到那一陣陣糖炒板栗的噴香味,總是忍不住去買一些趁熱吃。那種特別的噴香滋味,那種誘人的黃顏色,讓我想起金秋時節(jié)在山上打板栗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