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太陽炙烤著大地,氣溫也是非常“應景”,毫無懸念地完成高溫十連擊,熱得像是文字都要出汗了。通常這時,只要稍有空閑我就喜歡“溜”回老家去,那里是我的清涼世界,無論對心靈還是氣候。
家鄉在大山里面,與外面的世界相比,物質并不豐厚,但那兒有清新的空氣,有泥土的芬芳,還有終年流動不歇的溪流。如今的城市是水泥鋼筋的森林,尾氣、霧霾時不時地充斥著整個空間。于是蔚藍的天空、清新的空氣、潺潺流動的溪水,讓我覺得家鄉有著無可比擬的愜意。農家小院三三兩兩地臨水而建,開門不遠,走下幾步臺階就是清涼的水流。正如一首詩所描述:“開門白水,側近橋梁,小姑所居,獨處無郎。”
涓涓溪流常常是我的好去處。傍晚,溪流里便是來來去去的女人和孩子,孩子們快樂地在水中嬉戲。而我則更喜歡在夏日的清晨獨自溯源而上,尋覓自己的清靜天地。溪流似乎永無盡頭,一路鄉音彌漫的問候“尋涼去啊?”漸漸地,人煙愈離愈遠。
溪水清澈見底,挑一塊潔凈的巨石,安然坐下,享受著微風拂面的清涼,聆聽著溪水優美的旋律,將雙腳伸入涼涼的小溪中,小魚兒會友好地游過來親吻雙腳,溪邊茂密的樹林里還不時傳出小鳥悅耳的歌聲。溪中巨石就是現代都市人眼中華貴氣派的花崗石裝修材料,而在這里它們只是安靜地臥在溪水中,經過歲月和水流的打磨,潔凈光滑,透著本色花紋,散發出不動聲色的貴氣。這時的我融入到山水之中,煩雜之心被這無邊的清靈洗滌得清新如水。就這么坐上半天,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權且當一回仁者、智者。
薄暮時分,家中的露臺就成了我的清涼世界,女兒早早地擺好躺椅,噴上一些驅蚊水以防山蚊的騷擾。就那么躺著,心是靜的,神是靜的,這時候是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月兒掛在天邊,偶兒還會看見劃過的一道流星,后山樹林里不知名的小蟲輕輕在鳴唱,微風拂過院里的白果樹葉,發出沙沙的輕嘆。我在這無邊的夜色中靜享這份清涼和安寧,在這樣的不知今昔是何年的夏夜而沉醉。塵囂離我很遠,心靈的祥和與寧靜近在咫尺。
這時,看電視的女兒會拿一條毯子出來,蓋在我的心口說:“媽媽不要著涼了”,這個夏夜我被清涼和幸福包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