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故鄉多年,每每想到故鄉,總能想起故鄉屋頂那升騰的炊煙。故鄉的炊煙是一根長長的絲線,一頭系著家鄉,一頭系在游子心間。
炊煙是故鄉的一道風景。
晨曦初露,最動人的就是那一抹閃著淺藍色光芒的炊煙。清晨的炊煙斷斷續續、起起落落,釣起一輪紅日。隨著鳥兒們清脆悅耳的叫聲,它從各家各戶的煙囪里升騰起來,如紗、似霧,又像流瀉的溪水,繞成一個圈兒,圍成一個環兒,給村落戴上一個漂亮的花環。睡意朦朧的村里不時地傳來幾聲牛哞犬吠,像是從曠遠的鄉野里飄來的童謠。
炎炎午間,炊煙急速升起,薄薄的、淡淡的、輕飄飄的,瞬息便消逝了。正是農忙時節,炊煙會隨著主人的步履遷移到河堤田畦、梁頭溝底,夾雜著燒玉米燒紅薯的香味,飄散在陌上埂頭。
夕陽湮紅山村,炊煙徐徐離開鄉村人家,從高矮不一的房頂裊裊升起,盤旋著向更遠處飄去。煙縷渲染著黃昏的景色,田間的人們在炊煙的呼喚下荷鋤回家了。頭插野花的女娃輕唱著歌謠回到村口,在鋪滿霞光的河邊洗手凈臉;路過的男孩瞬時被絆住了腳步,呆呆注視著夕陽下的美麗倩影;牛羊馱著夕陽,晃悠著尾巴爭先恐后地涌在回家的路上;覓食的鳥雀,急切地撲騰著翅膀歸巢……
炊煙托來一彎明月,徐緩、抒情,像端莊淑女一般溫柔,又如曼妙仙女一般含情,婀娜多姿地在風中起舞,最后融入天邊……
“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那疊印于鄉村上空的一根根靈動的飄帶,伴隨著日升日落的節拍起起伏伏,記載著鄉村一天的幸福。只要炊煙冉冉升起,就會給寥廓的天空送去溫暖,升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幸福。
炊煙是鄉村的味道,是飯菜的清香,是親切的目光,是溫暖的田園。每一個灶口下都有一雙被火苗映紅的雙眸,所有的日子都在火中溫熱地升騰。熬冬為夏,蒸春為秋;釀苦為酒,潤澀為甘。再艱難的日子,只要有一把火燒起來,就會讓人氣定神閑,就會讓人把坎坷走成坦途。鄉村的炊煙是長長的纖繩,即便游子跑到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都不會迷失家的方向。
炊煙,是童年的味道,嗅一下就會滿口生香;炊煙,是故鄉的味道,走遍天涯海角亦會魂牽夢繞;炊煙,是親人的味道,絲絲縷縷在游子的心頭纏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