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那些古老的戲臺主要都是為了酬神祭祀而修建的,因此與戲臺相對或相鄰總有一座寺廟,戲臺和寺廟是鄉村一道別致的風景。
鄉村中唱戲的日子一般是逢年過節、村人還愿或神仙誕辰的日子,也是鄉村相對悠閑的時光。一年之中難得清閑的農民們,都會借著唱戲的日子來善待一下自己。不需要去地里勞作了,步履也似乎輕盈了許多,臉上也堆滿了輕松的笑容。最快樂的當然還是老人與小孩,老人們看戲是為飽耳福,既能消磨一段閑暇時光,又能懷念起舊時歲月。小孩子們看戲是看的那一種氛圍,戲的內容是次要的,主要是能吃零食,和小朋友們暢快地瘋鬧一番。
鄉村中攛掇唱戲的人主要是寺廟里的神頭香佬、村里的德高望重者、樂善好施者以及燒香念佛的信徒們。他們忙前忙后地跑,按戶籌錢,打掃戲臺,張貼海報,邀請劇團,準備著唱戲的一應大小事情。唱三五天的戲,他們總是前后要忙活個十天半月。
開演的日子到了,戲臺前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那些戲大多是傳統劇,唱了千百年但仍舊不衰,鄉人們認為越是熟悉的劇目才越能品出味道、評出高下。二胡和鑼鼓聲響起,大戲拉開序幕,臺上涂抹著厚重油彩的戲子們,踩著蓮花碎步,舞著水袖長衫,款款而出。耳際飄來一陣蒼涼的唱腔,那是上演了千百遍的《鍘美案》,只見包公一聲“王朝馬漢喊一聲”,頓時全場鴉雀無聲,隨即,豪邁的音調、雄渾的氣韻響徹在鄉村上空,猶如浩浩蕩蕩的江水撲面而來。古老的戲曲穿透滾滾紅塵,飄蕩在世世代代熱愛故土的人們心中,融浸在歷史文化的血脈里。
臺上的戲子或慷慨激越或淺吟低唱,而臺下聚精會神的多是老人。如今的年輕人被塵世所累,很少有來趕赴這樣陳舊的戲劇晚宴的。即便是老人,因如今休閑娛樂的方式很多,戲曲的忠實觀眾和鐵桿粉絲也是逐年減少。然而,戲臺上所傳達的優雅從容,戲臺下興高采烈里所展露的愉悅暢快,戲中恍恍惚惚氤氳的意境氛圍,都是現代娛樂方式營造不出來的。唱戲時那種獨特的感覺,讓鄉村的人們感受到了平和友好、寬容大度,讓心存恩怨的鄰里一笑釋嫌。
村戲永遠是鄉村里最熱鬧的場景、最盛大的村事,它舒緩了鄉村古老而疲憊的身軀,慰藉了眾生燥動而悵惘的心靈。它已經走過了千秋歲月,還將繼續在鄉村延續下去。村戲像一幅老舊插圖,像一杯溫情美酒。鄉村里的戲臺,既是懷念,也是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