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一處旅游,看到農信社那藍綠相間的標志,我總會欣喜萬分,哪怕是隔著車窗遠遠地望上一眼,那種熟悉的感覺就會涌上心頭。不論你的名字是信用聯社、合作銀行還是農商銀行,始終不變的是“姓農、姓小、姓土”的本質,是扎根“三農”,服務小微的愿景。從小到大,我和你也一起在成長。
小時候,因為父親都是農信人,我時常到他上班的地方去,看著那里的叔叔阿姨們熱情地接待每一位客戶,聽著他們手中清脆的算盤聲,透過高高的玻璃柜臺,我感受到了他們對農信事業的執著和摯愛。樂樂阿姨常開玩笑地問我:“你以后也來這里上班,可好啊。”我似懂非懂的一聲:“好呀!”總能惹得大家笑得合不攏嘴。
上大學了,來到一個遙遠而又陌生的城市——南寧,看到了省城的農信社,網點多,而且干凈和敞亮,統一的制服和面帶微笑的工作人員,那一聲親切的“你好”,在我的心中蕩起了漣漪,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讓遠在他鄉的我倍感溫暖。
2009年,我有幸成為了一名農信人,我懷著激動與期許跨入了農信的大門。這一年,基層網點還未全面裝修,高低柜還未分離,叫號機還未全面啟用,自助設備和電子銀行還未普及。面對排隊的長龍,我在師傅的指導下完成了一筆又一筆業務,三尺柜臺是我工作的全部,褪去浮華,我沉下心來,平和而淡定,客戶的認可,同事的鼓勵是我前進路上最大的動力。
2015年,我從柜臺轉向了信貸,工作的重心發生了變化。信貸管理員的工作崗位鍛煉了我細致、沉穩的性格,面對工作,我更加從容,面對客戶,我更加自信。這一年,農商銀行深化發展普惠金融,加快豐收驛站建設,讓客戶足不出戶享受基礎金融服務;這一年,農商銀行拓寬服務渠道延伸服務觸角,大力普及網上銀行、電子銀行,實現客戶金融服務零空缺;這一年,農商銀行創新產品更加豐富,“車易貸”、“兒童儲蓄”、“智慧菜場”……惠農惠民服務城鄉。
2016年,我被借調至辦公室工作,全新的工作崗位賦予了我新的職責。我深知,文字工作的進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就,唯有積累和實戰,才能腳踏實地、練好本領。這一年,農商銀行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實現了從合作銀行到農商銀行的跨越;這一年,農商銀行搭建合作平臺,全面推進“三位一體”建設。
從青澀到成熟,從不安到從容,從焦躁到老練。七年的光陰,我看到一張張嶄新而又充滿朝氣的面孔,聽著他們喊我師姐,驚嘆時光的飛馳。回想與農商銀行一起成長的日子,心中暗生起一份自豪感,七年的時間,我目睹了農商銀行的成長與發展,感受到了農商銀行的進步與蛻變。
又一年時光匆匆轉逝,磨去歲月的棱角,不變的是我們追逐夢想的腳步,不變的是農信人這份獨有的情懷。這份情懷將引領著我心系農信、感恩農信,不忘初心、逐夢前行。